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 ,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 新媒体 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本书作者大卫.卡里尔教授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近著《博物馆怀疑论》为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作者在及时传达当代国际上有关艺术博物馆研究的*思想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视野广阔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论探索,既深入讨论了大型的博物馆(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精湛分析了私人的收藏馆(如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加特.加德纳博物馆,加州的盖蒂博物馆),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了灼人的启示力。
在这个艺术品占有和追缴的故事中,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美术学院,还会不会发生后来的世界大战?历史容不得假设,但希特勒究竟有多喜爱艺术,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 林茨特别任务 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人、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今天来看这段历
这里汇聚了人类创造的无数璀璨瑰宝; 这里充盈着艺术和知性,却也充满神秘感; 这里洋溢着永恒大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优选、的博物馆之一,1759年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它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目前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上的,大量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法》规定:“现有的与之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将较为保存并供后世利用,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都能自由进出。”博物馆至今仍坚持这一原则:免费开放,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 卢卡·莫扎蒂编著的《伦敦大英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是对大英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一次巡礼,该馆是有着重量声誉的博物馆,藏品不但数量极其庞大,其质量也是一流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物价值。
馆校合作是国际教育和博物馆领域上世纪兴起的革新运动,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从上世纪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期一批新型现代博物馆的建立,以及课程改革运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博物馆群体和学校群体合作的尝试。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馆校合作的历史、现状、主体行为、制度构建为主要线索,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质性及量化实证分析、理论建模等多重方法,对中国馆校合作进行了整体研究,试图获得在中国情境下对该问题的新发现及新理解,以及可能的未来建构路径。
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克服的,除此外,还有各位菩萨修行的心得体会。八位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 这八位菩萨,是大众熟知的形象,其故事流传很广。本书是对其故事的一次系统性汇集,语言通俗,故事性强,有助于大众对其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博物馆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一系列改变和扩张。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理论综述、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社交媒体为博物馆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博物馆中有关信任、数字遗产可持续性和文化多元化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运用博物馆网站及社交媒体将一个具有 储藏室 功能的博物馆变成一个 辩论的空间 ,如何理解和衡量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参与性,如何建立起博物馆与社群、公众之间的信任。
近年来,博物馆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老套的理念正在被颠覆。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借助馆藏资源完成课堂教学内容。那么,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怎么样的,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在借助博物馆方面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衡量呢?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在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中 衡量学习 的方法,以及三项衡量博物馆学习成果和影响的国家性研究项目,解释了小学教师与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利用博物馆等资源上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所著的经典著作的第五辑。该书基于作者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了其对我国博物馆建设的思考,强调了博物馆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的结合,提出了未来博物馆建设所应实现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本书是国内部有关世界性博物馆的著作。刘达临和胡宏霞二位作者,长期浸淫于性文化的研究与展出,出版过相关著述数十种,并克服各种困难,创建了中国家性博物馆——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在研究中国及世界性文化和搜集有关性文物的过程中,作者足迹遍及全球各大洲,考察了世界各国的性博物馆,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撰成了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性文化著作——《世界性博物馆巡礼》。 作者对全世界近20家性博物馆经过详尽调查后,筛选出德国、美国、法国、荷兰、丹麦、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共12家规模较大或特色明显或地位重要的性博物馆,加以详尽介绍。这些性博物馆,有公益性的,有商业性的,有官方的,也有个人的。它们展出的大量性文物,也各有侧重和不同特色。本书用中英二种文字对上述博物馆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考虑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博物馆理论的产生及在中国的实践、“政府机构知名品牌型”生态博物馆、“民间机构知名品牌型”生态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