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本书是一部以 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建设 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2021年1月1日起新修订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首次提出 档案开放审核 的专业术语。本书即在全国率先研究探索建立 依法依规、科学严谨、结果稳定、安全可靠 的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 全书先后从审核工作机制、划控规则、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辅助技术、人才培养六个方面入手,研究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机制的机构人员、制度规则、审核流程及保障条件,确定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核心思想、质量标准与方法,制定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档案开放审核划控规则,并梳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解决档案开放审核人才普遍匮乏的问题。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给企业的办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办公自动化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方面。由此而产生的电子档案由于其自身的优点,正逐步取代纸质媒介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电子文档被广泛运用,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电子文档带来的信息快捷传递和资源共享给单位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和问题。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书是由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征集遴选的2020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档案管理、档案服务、档案查询、档案建设等多方面的议题,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高职院校档案馆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给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创造一个参与档案业务探讨和理论研究的平台,让来自基层的经验、做法和观点在推动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从信息治理视阈的角度出发,围绕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认知问题开展论述,通过实证分析,采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总结归纳了档案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具体引发了哪些方面的档案服务问题进行了实证评价,构建了科学的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实现机制。
本卷档案资料主要有1922年前董事会会议记录、1922年以后的历次理事会(包括1923年到1942年152次理事会记录、内迁后11次理事会记录、战后复原153次到1952年第214次理事会记录、1952年以后10次常务理事会记录)、1916-1948年共26次年会上相关社务会议记录。
赵彦昌编著的这本《满文档案研究》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满文档案的概况、管理、编纂、开发利用和数字化诸问题。本书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全方位、多视角、前瞻性地揭示满文档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探索满文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使之能更好地指导满文档案管理和满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
本书以我国当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为指导,向学生及档案工作者强调,在从事档案文献编纂事业时,必须树立并强化档案信息资源人类共享的意识,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出版物,这是开设本课程及撰写本教材的根本目的。 本书有关章节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传统档案文献编纂模式的变革,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辅助选题、对档案编纂资料进行远程检索、采用自动化的技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借助档案编纂管理信息系统对编纂流程实施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等。《档案科研工作概论》一书立足于档案科研工作实践,次全面系统介绍了档案科研工作理论原则、档案科研工作程序、档案科研工作方法,填补了档案学科理论和档案科研实践的空白。全书共分七章.涵盖了档案科学研究概述、档案科研选题、档案科研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常用档案科研方法、档案科研应用文的撰写、档案科研管理以及档案科技成果实例举要等内容,实用性强。该书回答了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科研工作者什么是档案科研、档案科研研究什么和如何开展档案科研。本书既有基础理论、方法的阐述,也有程序、要求方面的介绍;既有标准、规范的解读,也有科研案例的说
《档案工作评价与测评研究》结合作者盖丙兰参 与的研究,介绍了多种评估理论和方法以及在档案工 作中的典型应用,共分4章,包括档案评价与测评概 述、各级综合档案馆信息化水平测评体系研究、档案 技术装备评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档案网站评 估评价研究。 本书既可作为档案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又可作为 档案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与管理研究的参考资料, 还可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评价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参考 。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不断推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档案工作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回应,造就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繁荣局面。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开阔与多学科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化,研究方法的娴熟与多样化,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气氛日益活跃,一代学人正在成长。如果把档案学比作学术之林中的一棵大树的话,令人欣喜的是,不仅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变革和完善之处新花绽放,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新领域中也是枝繁叶茂,硕果满枝头。
档案文献遗产是珍贵的记忆遗产,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世界记忆工程”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出炉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不仅面临发展的新机遇,也必须面对新挑战。《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由周耀林、戴旸、林明等人编著,立足于当今档案文献保护的新发展,以满足档案文献保护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入挖掘当代档案文献保护科学内涵为重点,以系统构建档案文献保护体系框架为目标.通过档案文献制成材料、档案文献保护环境、档案文献保护技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管理的全面阐述,不仅厘清了档案文献保护材料与保护技术的关系,档案文献保护技术与保护管理的关系,档案文献遗产预防性保护、治理性保护与修复的关系,档案文献日常保护管理与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