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 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 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结论对于图书馆、情报机构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对于信息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值得提倡。
本书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考察与访谈法、实证分析与典型案例法和专家研讨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围绕科学数据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需求、政策、数据组织与元数据标准、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绩效评估,以及科学数据人才培育等方面对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共享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本书基于学术研究的一般范式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规律,系统地介绍了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电子资源检索方法、境内外 的OA资源、文献原文获取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投稿技巧与校样审读要领等。本次改版增加了二维码,主要内容为操作演示、扩展阅读、练习题、参考资料等补充材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材或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读本,也可作为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者和图书情报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该书以新修订的 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为基础,介绍了标准的修订情况,并对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程序和要求等进行了细致讲解,方便各级机关、团体、企 和其他社会组织理解新规则并对照执行。
《新型图书情报人员能力培训丛书:中文编目与RDA》的章先讲编目原则声明及基于它们的编目条例和/或编目规则的结构与特点,第二至第四章分别论述我国巴黎《原则声明》或文献编目时期的MARC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的数据元素内容(含著录数据元素内容和检索数据元素内容)及其记录结构和内容标识符内容,第五至第七章分别论述国外《国际编目原则声明》或资源编目时期的MARC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的实体、属性、关系及其内容标识符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新型图书情报人员能力培训丛书:中文编目与RDA》虽然在第四章的第四节谈了MARC的XML化问题,以使MARC能够适应互联网的环境,但互联网目前毕竟是个文件的网络,而要使其成为一个数据的网络,则必然使用关联科学中的关联数据,尤其是今后国内外普遍使用RDA来编目。据此,《新型图书情报人员能力培训
视频序列中的行为识别应用广泛,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行为识别研究在受控场景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复杂场景下,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何在嘈杂的真实场景下,寻求有效的行为特征表示,以及高效的、鲁棒的、能满足实时处理要求的机器识别算法,将是较长时期内所追求的目标。 本书所提方法联合了特征点在全局和局域的分布特性,将特征间的时空关系纳入编码中,在KTH、UCF sports以及UCF101数据库上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率,其中在UCF101数据库上取得了比基于深度学习方法 高的识别精度。
本书既是作者26年从事情报检索语言和信息组织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结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报检索语言和信息组织的发展轨迹。本文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情报检索语言理论、情报检索语言宗师和教学、分类法研究、主题法研究、网络/数字信息组织、元数据标准。反映了作者至今一直跟随时代的发展,坚持研究情报检索语言和信息组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还不断地引领年轻学子开拓这片沃土。
本书由搜索引擎开发研究领域三位年轻的博士生精心编写,作者们希望将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未接触过搜索引擎原理和方法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该书的大部分内容。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搜索引擎历史等章节,并对错误和不足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增加了潘雪峰编写的第6章“搜索引擎日志分析”,花贵春编写的第7章“排序学习(Learning?to?Rank)”和梁斌编写的第8章“搜索引擎的性能调优”三个主要章节,变更的内容约占版的一半。????读者对象:本书作为搜索引擎原理与技术的入门书籍,面向那些有志从事搜索引擎行业的青年学生、需要完整理解并优化搜索引擎的专业技术人员、搜索引擎的营销人员,以及网站的负责人等。本书是从事搜索引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书.
本书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之一。 本书系统简明地论述现代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核心技术。全书既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知识的完备性,又强调新方法、新技术的阐述;既突出该领域方法、技术的系统性,又注意提供若干示例的描述。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资源采集技术、信息资源组织技术、信息资源压缩与存储技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情报档案以及相近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企业信息管理部门、情报研究所、图书档案馆等专业人士及广大信息用户学习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乡镇档案工作,村级档案工作,乡镇、村镇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乡镇、村镇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乡镇、村镇档案信息化工作。
张树忠和黄继东主编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向多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学科间横向联系越来越广泛,在充分吸收国内外信息检索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各种出版类型文献的特点及近期新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跟踪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和信息检索热点,特别注重检索实践、知识巩固和实践性环节,增加了信息分析、竞争情报的知识与方法,提供了各学科检索和完整的检索实例。 《信息检索与利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信息检索与利用通用教材,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信息管理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人们提升信息素养、增长检索技能的读本。
本书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投资效果评估研究为主题,深入考察了国内外专家在该问题上的研究文献及其成果。从投资效益的角度来研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填补这一领域研究上的不足,丰富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研究。在设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效果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这一领域适合的评估方法,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用户满意度视角,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社会效益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阐述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趋势及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投资建议及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