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大鹤山人郑文焯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等。其传奇经历一直被世后文人所仰慕与讨论,是传统文人的重要代表。郑文焯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观。目前仅见其词学出版物,但关于郑文焯的艺术观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此次整理出版郑文焯自用印集可概观与讨论郑文焯的艺术观、补充文献价值。从闲文印章更可见其人生观。以往存世印谱仅存建国后上海书店编辑《大鹤山人自用印谱》(非正式出版物),仅存49印。此次从书画原作、原钤印谱、手稿藏书等扫描收集郑文焯自用印147印,为目前所见zui全印集首次面世。收集工作长达五年,过程严谨。此次收集之外,将可考证出的印作作者一并列出,多为篆刻大家,部分含边款记事,可见证、补充郑文焯不同时期的交往历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目录学史》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人中国以后中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全书贯穿着作者的目录学观点,即认为目录学是“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专门学术。他在《结论篇》中指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特点是重分类而轻编目,强调撰写解题而忽视编制索引。他主张统一分类,编制主题目录,使寻书之法易学易做,目录学成为人人共知的常识。
目录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优良治学传统。古代士人、藏书家往往将所藏所购所阅之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次成编,并于每书下略置提要,述本书之要旨。然而,传统目录学发展至清中叶,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后期西方图书馆模式的传入,开始发生流变。在著录分类、编纂体例以及学术功用等方面,晚清目录学都突破了古典目录学的范式,衍生出了诸多新的目录学理论与方法。本书在总结晚清目录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以晚清时期新、旧文化的互相碰撞、互相渗透为研究视角,系统考察晚清目录学的流变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学术影响。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半坡文明,古蜀王都,丝路重镇,千年港城……本书带你走进 一级博物馆,感受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腹底铭文 出现“中国”一词的何尊,瑰玮雄奇的青铜神树,光彩动人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清雅意趣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250余幅精美稀见文物图,展现中华文化之美,诉说文明流淌的故事。
《水浒智慧》用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全面阐释了水浒英雄们的处世哲学,处处闪耀着智慧和幽默,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本书也继承了赵玉平在“百家讲坛”主讲的系列讲座的一贯风格,通过对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独特解析,让人们在既感受了名著魅力的同时,又能从中学习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从轻松的讲述中,学到更多的人生经验,以此来启迪我们的心智。
《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本辑收文26篇,使读者从随笔式的文章中体味到读书的乐趣,提高读者的品位,并能藏以致用。
本书收录了超过250条墓志铭,大多实在英国和北美的墓园与教堂的墓碑上找到的。其中有名人的,也有一些普通人的,但都充满了智慧,言语押韵而幽默。包含了各种 精彩的墓志铭,或难忘,或感人,为你带来墓碑文化中 令人动容的鲜活例子。墓志铭是一种 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过去的几个十几里,一直被人们视为可以用来庆祝、哀悼、反思或是总结人生的机会。
所谓三世书,原是佛家名词用语,也叫三际、三生。《三世书》是传说中一本可以看到你前世、今生和后世的书,据说起源于佛教的《三世因果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演化,是传说中可以推演问者的前世、今生及来世命缘的算命奇书,所得出的资料、论断和解说是好或坏,也会再受问者的今生所作所为的影响,因此,无须太执著所得出的结果。三国蜀相诸葛亮著《古三世书》,据闻,诸葛亮为著此书足?花了五年多时间才完成。这是一部集前世、今生、后生因果循环、生生不息的命理古典书。唐代袁天罡在《古三世书》的基础下融入自己的毕生著作《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之精要新编成《三世相法》,而《三世书》是编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不少说明的图片及文字编辑而成的,读者只要根据出生年、月、曰,便可算出自己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腿,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领头人、頗具影响力的著与论文。以及专注于学术建设管理和学术成果转化的先进单位, 在此背景下,本书集结了获得第二届中间信息界学术大会“优秀沦文奖”的部分论文,旨在推动我国信息化学术研究的深入进行,促进信息化理论建设和学术成果交流。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引入中国,互联网便以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信息用户,网民的数量成倍增加。网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信息环境,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行为,也为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用户(本文称之为 网络一代 ),他们中大多数处于青少年时期,面对日益繁杂和海量的网上信息,其信息行为呈现出与老一辈用户诸多不同的特点,其网络行为的研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与日俱增的网络一代群体,信息服务部门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服务导向,更好的适应网络一代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的变化。
本书从传销的含义、本质、类型、危害、行骗方法等方面,揭露了传销的邪恶性和非法性,揭示了传销和直销以及同其它合法销售模式的根本区别,对认识传销、判断传销、抵制传销,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生读书计划 丛书,大致分为两大系列,计 二十种,纵向看有 小学生书架 、 中学生书架 、 大学生书架 、 女性书架 等,横向看有 经 典书架 、 国学书架 哲学书架 文学书架 等。其纵横交错,编织细密,既像一张大网把茫茫书 海里有价值的真金白银捞取上来,又像一张巨细无遗 的地图,古今中外东西南北无不覆盖,给读书人以路 标和方向,亦使胃口不同的读者拥有了可选择的佳肴 。麦芽、刘昕、陈立伟编*潞潞、刘新华主编的《艺 术书架(2)/一生读书计划》为其中一册,收入了艺术 类的经典书目。
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