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力。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
李零先生以风趣的语言和独到的眼光,对《论语》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在作者笔下,孔子有理想而不得实现,颠沛流离,像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对于如何读经典,如何看待经典,作者提供了他的思路,启示人们对《论语》到底在讲什么、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产生新的思考。
《周易》是群经之首,成书几近三千年。读《周易》,必先用经学方法解读其文辞,通晓卦爻辞文句含义及其与卦爻象的内在联系。本书主要通讲《周易》经文的字句文辞,所用方法为以字解经、依传解经、据史解经及用现实解经,义理与象数相互阐发,数理取象尽量得到史事印证,既不虚弄象数,也不空谈玄理。
田余庆先生自谓其历史研究成果 多属发微初探一类,言人之所未言 。本书所收十九篇文章,正是他在秦汉魏晋史领域索隐探赜的代表作。这些文章见微知著,就秦汉魏晋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引人入胜的考证与辨析,如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说张楚》)、汉武帝由扩张政策向 守文 政策的转变(《论轮台诏》)、曹魏草创期与其他政治势力的矛盾斗争(《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蜀国政治史(《〈隆中对〉再认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蜀史四题》)以及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之关系(《孙吴建国的道路》《暨艳案及相关问题》)等,皆为影响深远、备受推重之作。
现如今爱猫人士很多,为了家中可爱的小猫咪没少投入。那么,古代 铲屎官 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呢?《中国撸猫简史》从先秦两汉一直梳理到明清,您能深刻感受到,古今猫奴们对于猫咪的喜爱,以及对于养猫的执着,是一样的。书中详细梳理了猫是怎样从野外进入到人类社会,进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宠物的历程,以及猫对民间信仰、中国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您能从中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关于猫神、猫妖、猫精怪等扑朔迷离的传说故事;还有现在习以为常的宠物美容,古代也有,当时被称为 改猫犬 ;再比如,逗猫棒,这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唐宋时期就有了,其中有一种高端的被称为 红丝标杖 。《中国撸猫简史》内容趣味十足,作者又有着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业背景,这本书可谓是既好玩儿又靠谱。
魏晋是一个在文化史上有特殊意义的时代。这是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二百余年,也是思想最活跃、感情最丰富的二百余年。在这个环境里,产生了玄学,文学独立成科,书法和绘画都有了辉煌的发展。在这个环境里,中国士人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 作者立足于大量史料的搜集和辨析,通过对相关具体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发展脉络的细致梳理,描述出魏晋时期玄学的发展与士人普遍心态变化的历史面貌,敏锐地把握政局、思潮迅变中士人群体普遍的人生取向、道德操守、生活情趣,以及他们人性的张扬与泯灭,并从这些心态变化所引发的艺术情趣中细腻地辨认其审美风尚的性质与价值。
在阅读那些经典之前,任何人都需要有所准备。训练有素地阅读那些伟大著作,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你是否已经失去了为愉悦而阅读的艺术?有没有一些书你知道自己应该读,却茫然无措,总是读不下去?《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让那些担心自己阅读太慢或怀疑自己理解力的读者相信,如果你能浏览网页,就没有理由不能阅读和欣赏莎士比亚。但与此同时,在没有指南和计划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在那些经典文本中迷失。面对伟大的书籍,我们都需要有所准备,那就是拥有一套清晰、简明且实用的阅读方法。 本书作者苏珊 怀斯 鲍尔是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人物,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本书是苏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著。她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古典阅读的 三段论 ,并借助这一清晰实用的学习工具,带领我们去阅读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做人太实在”而赠他此书。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祖师爷”。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 ,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格尔茨在这部 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 ,因而也比较且易于普通读者理解的著作中,以颇具气势、激情、学识和智性的笔触,对将文化作为 文本 阅读的观念进行了通俗化,由此使人类学与文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 《庄子》精读 课历来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体现。全书共九章。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打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统合,形成对《庄子》来源、其人其书本身,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完整阐释。
郑逸梅为海内外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一九三四年,将其所撰关于花果掌故的随笔结集出版,是为《花果小品》。周瘦鹃说 每一把诵,似赏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 ,朱天目赞其 文字隽永,考证精详 ,一时巨公名贤推崇备至,传为经典。 《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 ;后为果,自甘蔗至葫芦,沉李浮瓜、交梨火枣;末附《香国附庸》,共计一百多篇。举凡花果的掌故,前贤吟咏的诗文多有记述,灿灿群芳,离离嘉果,丰富非常。初版面世以来,一版再版,广为流传。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收,郑逸梅后来多次撰文引为憾事。现今推出的增订本,广搜博采,精审细校,比勘诸版,改订讹误,同时增补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可谓图文并茂又并美。
作者多年关注近世以来知识人的生平行迹及其心路历程,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对因各种缘由被打入另册的历史人物,如周肇祥、周作人、钱稻孙、瞿兑之、龙榆生、张次溪、柳存仁等,尤其怀有探究的兴趣。收录于本书中的《〈多馀的话〉馀话 雪华 的故事》《 范其时 不是胡兰成 重提〈续结婚十年〉里的一桩公案》《周建人和周作人的 永诀 》《龙榆生删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隐情》《掌故家张次溪晚年侧影》等文字,探微索隐,言及前人之所未言,无不体现了他的写作追求,且行文练达生动,如探案故事一般,洋溢着 考据癖 的趣味,引人入胜。
《宋茶:风雅与腔调》选取宋代范仲淹、欧阳修、蔡襄、苏轼、宋徽宗、审安老人等人有代表性的茶诗茶文,展现了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详细的原文译注和延伸讲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腔调。
《山海经》是公认的一部奇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历史的宝库。但是《山海经》并不好读,从其成书性质、成书年代,到作者是谁、文字与图的关系等,都有许多复杂的争议。沈海波教授精研《山海经》多年,撰成《〈山海经〉通识》一书,为读者扫除阅读《山海经》的障碍。 作者从地理神话、祭祀、巫术巫医、天文历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山海经》的内容,对《山海经》里的神话与历史逻辑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还对《山海经》成书、版本和历史影响有着具体的论述。读此一书,读者可以系统了解《山海经》的文本与内容,畅游上古社会的山川地理,赏玩奇珍异兽,增加对先民智慧的了解和对上古文化的认知。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源泉。然而关于四书内容以及四书形成的缘由,为什么朱熹以后四书能享受如此尊荣,甚至于地位不亚于五经,这些问题非深入其中、精研有得者,不足以解答。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 本书从 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 讲起,阐述四书的意义、四书形成的缘由、朱熹诠释的特点以及四书的学问性质。正文按照朱熹倡导的阅读步骤,依次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进行导读。结语部分讨论了四书与 四书学 的沿革及其现代意义。读此一书,便可对四书的内容体系有完整而有机的认知,从而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本书是林汉达先生新编中国历史故事代表作之一。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写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公元前770年到前221年)。以《左传》《史记》等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八十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清晰地勾勒了春秋战国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概貌。 林先生是教育学家,又曾推动文字改革,故写作时字斟句酌,非常讲究,而这些作品确如一些论者所言,既是可靠的历史读物,可作 理想的历史入门书 ,又是优秀的语文读物, 对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
中华书局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抖音,邀请23位名师,联合制作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对《唐诗三百首》的313则篇目进行逐一解读。每期解读,充分融入每位名师独特的治学理念、人生阅历与审美体验,或论述周详,或短议精当,或抒发情怀,或连出巧思,沿波溯源,还原情境,又能闪回当下,直指心灵。 本书采用诗作原文附名师解析的结构,以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补注本)为底本,参校相关总集、别集,将各位名师的讲稿整理、润色成书。同时,全书根据篇目内容,遴选主题相关的古代、近代名家画作,作为配图,让读者更直观感受诗情、诗意,品味唐诗之美。
《阶级的道德意义》一书分析了人们亲历的阶级不平等的道德层面。阶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物质财富,而且影响着我们能否获得我们有理由珍视的事物、关系和实践,包括他人对我们的尊崇或尊重,从而也包括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它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形塑着我们获得一个圆满生活的机会。然而,当代文化日益 否定 阶级,认为承认阶级是一件令人困窘的事情,尽管阶级之存在往往是彰明较著的。通过借鉴道德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对阶级的实证研究,本书引人入胜且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人们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受到评价,在这些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机会和成就客观上受到出身阶级的运气影响,还受到与他们的道德品质或功绩关系甚微的力量的影响。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著述众多,研究领域广泛,有很大的影响。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郭沫若关于历史人物的研究,包括屈原、司马迁、曹操、曹植、唐太宗、武则天、王安石、王阳明、鲁迅、王国维等人的研究;第二部分收录了关于李白与杜甫的重要研究;第三部分收录了王羲之、《兰亭序》、《再生缘》《西厢记》等曲艺书法的研究。
1927 1937年的北平,是民国北京的 黄金时代 ,名校集中,文人荟萃,作为文化都城充满迷人魅力。邓云乡成长生活于这个时期的北平,在回忆中重游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立体勾勒古城文化生活史,引人无限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