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记录了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的崛起。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一直到普京上台初期,几个甚为瞩目的寡头带领俄罗斯进行了未曾有过的险峻试验。 从权力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银行巨头斯莫伦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这些寡头化身新秩序的建筑家和鼓吹者,反过来操纵旧制度,推动了财富与权力的联姻。在寡头资本主义走向盛极之时,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油气、电力、冶金和金融业,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媒体,操纵着舆论。 时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的戴维·霍夫曼亲身见证了这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他参考了大量新闻报道、历史资料和纪实文献并与当事人多次面谈,将新俄罗斯政治权力架构和寡头之间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生动详
流放 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鲜有深入的研究。清代流放具有流放类型的多样性、流放法规的复杂性、流放对象的普遍性和流放历史情境的独特性(流放至清代制度臻于完备,又在清末的法制改革中被废止,成为一种过去时的刑罚)等特点。作品以有关档案、官书、律例为基本资料,采取以史为经,以法为纬的分析方法,力图从史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形成、发展变化及其成因,从法的视角考察清代流放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规范及其实施情况,以期 重新认识传统法律制度,尝试重建清朝的 法制帝国 ,不仅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法制与社会的认识,而且对当今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理解美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的,哈佛大学帕特南教授组织研究团队,以数年之功,追踪访问了生活在美国各地的107位年轻人,呈现出美国社会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图景,书写了一则关于“美国梦之衰落”的警世恒言。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读罢此书,没人还能相信美国还有机会平等这回事。”帕特南用“以点带面”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社会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日渐扩大的“阶级鸿沟”。在《我们的孩子》一书中,帕特南依次讨论了穷孩子和富家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全方位差距。中上阶级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引导、提供资源,而寒门子弟,不仅是经济上“穷”,还更有可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破碎家庭,成长过程中无法
本书编者张志扬是萌萌生前的学术挚友。他这样描述萌萌“萌萌在令人惊奇的一生中形成了她本人堪称高贵而又幽雅的悲剧品格与悲剧人生。 为此,他分“哲学”、“文学艺术”、“书信及未完成稿”三部选编成《萌萌文集》,谨以此书纪念缅怀萌萌。 《萌萌文集》是为纪念、缅怀、铭记萌萌而编辑的学术专集。其中大部分都是萌萌生前发表过的著作和文章精选,只有少部分文字是从未发表过的。 在一个毫不吝啬命名的炫目时代,我们倒也省得用心去为萌萌和萌萌的“文集”立一个什么名称。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她带走了太多的故事与记忆,她写出来的只是她没写出来的经历之“冰山一角”。但这“一角” 毕竟像葬礼一样指引着那埋葬了的东西,因而特别牵动着时代正在遗忘着的记忆。萌萌用她的文字终于把自己道成了她为之喜爱的“人是无意指的
《企鹅旅行记》主要介绍了在中国帮助巴西重建南极科考站的项目中作者张梁有幸得到前往南极工作、旅行的文字汇总。书中通过十二篇短短的看似顺手写来的散文,不难发现作者表露出来的人文思考;从而使小文不小,散文不散,而带有哲理的内涵。值得一看的是配文发表的两百多幅摄影作品,以及张梁在南极画的速写。变幻万千的极地风云、幽蓝世界、白色冰川、珍稀绿苔以及可爱萌态的企鹅海豹;张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同时留下了让人们去南极旅行的“诱惑”。
是当代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诠释中国历史与思想的独特传统及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和思想的基础。秉持独立而开放的精神,饱含中国文化的情怀,以几十年宏博精深的著述探索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中国人文研究之路。唯其著述宏富,亟需一部编选精当、足资导引的文选,何俊教授编选的《学术思想文选》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鲁迅是20世纪东西方文化激荡中产生的文化巨人,20世纪中国最的作家之一。本套《鲁迅选集》共四卷,以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为工作底本,精选鲁迅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学术著作等各类经典。 卷包含《鲁迅小说选集》《鲁迅散文选集》《鲁迅诗集》三个部分,融鲁迅小说、散文、诗歌于一体。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短篇)的成就和水准;鲁迅的散文或回忆往事,或随心闲谈,或自我深省,或论述时事,或缅怀挚友,文字中透露出鲁迅对人、对动物、对乡土、对自然的特别情怀;鲁迅诗集则用深沉的笔墨书写诗歌厚重的内涵,和广阔的意蕴,可谓诗歌精品。 第二、三卷为《鲁迅杂文选集》。鲁迅数量最多、意义最重要的作品就是杂文,鲁迅在杂文中表现了自己坚决反对中
《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为明代高濂原著,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悍清新之笔触,为人们勾勒出西湖四时芳容,充满真趣。高濂这种以四季景观描绘西湖游赏之境趣的写法实属匠心独运,别于他作,其笔下杭州四时48种幽赏闲事,命名雅丽,时空清幽,妙趣天成。导读者陈云飞慕其幽情逸致,以今人的视角作了当代性的解读,充满当代生活美学意味。《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按原著48条目厘定框架,文笔优美,史料翔实。
《我的父亲与红七军》内容简介:从红七军老战士子女的角度回忆父辈革命战争年代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忘我工作、尽瘁国事的感人事迹及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伟大的另一面,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热爱人民、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本书对《快雪堂日记》进行校注,属于古籍的深度整理。
张祥龄年少岐嶷脱拔,顾视逸卓,兼善文辞。光绪元年以高才入选尊经书院,从张之洞、王闓运等治学。与廖平、宋育仁、杨锐、吴之英等同学,尤与廖平交厚,相互砥砺。以学行优异相继得两任四川学政张之洞、谭宗濬赏识,名列『尊经五少年』『尊经十六少年』。光绪十一年拔贡,入四川布政使易佩绅幕,与易顺鼎、江瀚等交游,常有诗钟之会。同年十二月,易佩绅调任江苏布政使,邀其赴苏,遂举家迁苏。
《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为明代高濂原著,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悍清新之笔触,为人们勾勒出西湖四时芳容,充满真趣。高濂这种以四季景观描绘西湖游赏之境趣的写法实属匠心独运,别于他作,其笔下杭州四时48种幽赏闲事,命名雅丽,时空清幽,妙趣天成。导读者陈云飞慕其幽情逸致,以今人的视角作了当代性的解读,充满当代生活美学意味。《四时幽赏录/逸致文丛》按原著48条目厘定框架,文笔优美,史料翔实。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面更广。本书为其中一册,是张舜徽先生研究经学的代表作。对郑玄的文献学成就和经注体例,张舜徽先生认真梳理,尤其是对郑玄经注中的训诂名物部分,他用《尔雅》类例,撰成《郑雅》19篇,为郑学研究开出一片新天地。该书内容丰富,思想精粹,创见甚多,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文集。
本书收录作家巴金致翻译家杨苡书简67封,在巴金给同一收信人的信件中,这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本书增补后期书简五封,收信人杨苡对注解也作了增补。尤其珍贵的是,杨苡提供了所有信件的手迹,其中多数为首次公开。这些历尽坎坷保存下来的信简,对于热爱巴金的读者和研究巴金的学者而言,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为了真实再现巴金手迹,本书采用艺术纸四色印刷。本书将信件按年度进行归类,并增加了巴金年表,为读者阅读信件提供必要的背景参考。同时,根据信件内容增加了一些附文,如罗荪的信、嘉蓁的信、巴金的两篇文章、杨苡的两篇文章等,使全书的内容更为充实。
《金性尧全集》按体裁类别及写作时间编次,收录金性尧生前结集出版的《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抄》等散文及文史随笔集;以及《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等古诗选注集;此外,还收录未曾结集出版的公开发表的文章、审稿意见、旧体诗、日记、书信等;附卷收录已收集到的各个时期的文坛友好来信、金性尧年表以及金性尧夫人武桂芳的作品。 本册为第二卷,收录了炉边诗话、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这三部分内容!
《爱默生集》的很多篇目都对人的道德修养作了论述。他十分注重人的修养和生活的准则。比如他在《修养》里写道:“当整个世界都在追求力量,追求作为力量标志的财富时,修养却在校正着成功的理论。”“修养是一种暗示,它来源于某些的思想。它表明:人具有一系列的亲缘关系,通过这些亲缘关系,人可以弱化任何一种格调的强烈刺激性;而证实这种格调牢牢地控制着他,在他的天平上占有一种单调的优势,帮助他反对自己。修养恢复人的平衡,把他搁置在与他相同和比他的人们中间,复活他那美妙的同情感,告诫他身处孤独和受到排斥的危险。”又如在《论性格》中他说,“正直是一种永远的胜利,庆祝它的不仅是欢呼,而且是宁静,而宁静却是固定的或习惯性的欢乐。”这种对宁静的推崇,在喧嚣的红尘中,是人避免浮躁的一种方式。爱默生的很多论
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经典著作。本书收入了作者1699年至1710年间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体例各异的论著,以及对这些论著的评论,1711年首版,1714年再版时又加入了另外两篇文章。本书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英国情感伦理主义伦理学的开创性著作书中思想极为丰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钱钟书先生的古文笔记体巨作《管锥编》堪称“国学大典”,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及文史哲几乎的人文学科领域,书中包括古今中外四千多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当今读者在阅读钱钟书先生著作时,也许古文和外文构成两大障碍。《 西文注释译解》一书力图尽译钱氏著作中的西文注释,在程度上帮助有志、有趣于钱学的读者清除外文“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