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百年。百年前,在新文化的源头上站立着胡适与鲁迅。对于旧文化,鲁迅是准备一声呐喊,叫醒沉睡的人来打破;胡适是没有明确办法,只说了一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而本书作者以为关键是要找到一把开启“铁屋”的钥匙!“仁”是和解,“爱”是牺牲,“铁屋”中人需要的其实只是一把钥匙。
《康德哲学讲解》是连续多年的教学中比较成功的一种试验的结果,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用以防止学生盲目信赖教师这一偏向。只是听课,内心却没有和听课相应的反响,对于在哲学中的实在进步,这种习惯是最有害的。人们提出过各种各样避免这个大偏差的方法。许多年前,我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采用一种方法,就是介绍他们通过我为此选译的原著(曾刊行问世,标题为《康德哲学原著选读》)直接研究批判哲学。像这样,我就能靠得住得到学生的合作,而同时又认为这种方法像是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认定只有用来锻炼心灵的材料是第的,才能够激使心灵作有力的反应的。可是这个方法进展较慢,钻研较苦,它的主要短处就是花的时间较多,因而我就想到得要把我对于康德原著翻译的逐段所作出的口头解释拿来出版。这些解释既然是在班上作出而针对
哲学的便是大众的,大众的就是哲学的。《尼采箴言》汲取了尼采最通俗的哲学思想,从生命、存在、意志、思想、天才、超人、艺术、悲剧、人世、道德、善恶、告诫等方面入手,读者在睿智的哲学思想中求得前行的人生之路。
《尼采与形而上学》是周国平的博士论文,是作者对尼采哲学作了系统研究之后的成果。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
《推开哲学的门》现在西方哲学引起了许多社会人士的兴趣,民间基金会与学习机构也开办了这一类课程。我在洪建全基金会讲过“西方心灵的品味”,介绍二十四位哲学家的人生观;后来还以连续三年的时间畅谈“西方哲学精华录”,共七十二讲。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又认识了一个事实,就是:西方哲学家的一个观念或一句名言,常可助人想通人生的某种奥妙道理。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非虚语。这些哲学家在文化上与时空上,同我们相距甚远,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距离,使我们觉悟了:只要是人,就须面对某些永恒而普遍的难题,并且这些难题的解答也不外乎几种可能。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困陷于自己当下的迷茫处境,并且对于化解这些处境的线索也开始有了头绪。
《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作者对印度吠檀多不二论的两位最重要的哲学家乔荼波陀和商羯罗的哲学思想的述评,这种述评是针对他们的重要哲学著作《圣教论》和《示教千则》来展开的。吠檀多哲学是印度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 哲学流派,其理论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吠陀文献,并且至今还影响着占印度70%的人口。下篇是对商羯罗的梵文经典《示教千则》的汉译与注解商羯罗著述众多,但只有《示教千则》一书被认为是思想。此书也被称为是引导个人走向自我解脱的教科书。
海德格尔被认为是20世纪思考现代技术之本质的重要的思想家,其技术之思显深邃,但也差不多被公认为较为玄虚晦涩。相关争议不断。但这也恰恰表明了海德格尔在此论域上的重要性。《存在的天命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文选/断桥艺术哲学文丛》收录了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讨论技术问题的或者明显与技术思考相关的十一篇重要文章(其中有两篇为节选),按照写作(或者演讲)的时间顺序排列。作者期望通过《存在的天命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文选/断桥艺术哲学文丛》的出版,能够较完备地呈现海德格尔有关技术问题的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