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开创者赫伯特?西蒙关于人类认知的作品。本书介绍了人的认知结构,包括注意力、记忆等方面,然后分析了人们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策略。书中进一步分析了对于复杂问题,专家和普通人不同的心理表征,以及应该如何应对复杂问题。最后,作者介绍了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说明如何探索发现新规律。无论是关注人工智能还是关注心理学的读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本书是华东师范心理和认知科学学院叶奕乾教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业。本书为第二版,本具有体系新、可读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等特点。本书编写时采用“大理论和相关研究”的结构体系,系统论述了人格心理学各派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运用新的科研成果阐述了人格形成和发展中各种因素复杂的交互作用;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人格问卷和投射测验40种左右。
作者主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曾由暨南出版社(2001)和广东出版社(2004)先后出版,本书即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全书共分十章,章阐述人格心理学的对象、意义、历史发展以及理论与方法;第二章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论与人格发展论,以及有关的研究、测量与治疗方法;第三章主要阐述新精神分析的个体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和社会文化论;第四章阐述奥尔波特、卡特尔的人格理论与研究,并介绍特质论的新发展即“大五”人格因素的研究;第六章介绍集体无意识论、艾森克的人格论,以及行为遗传学和进化心理学等人格理论与研究;第七章介绍社会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压力与需要交互作用论,以及个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研究;第八章阐述主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人的人格理论,以及测量与治疗;第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知识领域》的作者兰迪?拉森教授和戴维?巴斯教授都是当今人格心理学界的人物,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教与学的原理。他们编写的这本教科书内容丰富有趣、文字优美,表述流畅,深入浅出。本书将人格心理学分成六大知识领域,不同领域揭示人格的不同侧面,集六大领域知识之总和,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学知识体系。这六大领域分别是:,特性领域;第二,生物性领域;第三,心理动力领域;第四,认知与实验领域;第五,社会与文化领域;第六,调整与适应领域。 如果你不了解人格心理学,本书会使你对该学科发生兴趣;如果你对人格心理学已有兴趣且有所了解,它会使你的知识更加系统;如果你已经系统地了解人格心理学,它会为你提供一个新的组织知识的架构,并展现给你具有时代气息的各种生动、丰富的研究成果。
《人格理论》分成五篇。本书章以引论开篇。第二篇中的第2章至第9章讨论的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家,排在首位的是具有独创性的人格理论家弗洛伊德,后面是阿德勒、荣格、克莱因、玛赫尔、科赫特、科恩伯格、道尔拜、霍妮、弗洛姆、沙利文和埃里克森。他们都强调行为的无意识决定因素,而且都在某些方面受弗洛伊德的影响。 第三篇探讨的是行为和认知学习理论。这一组讨论的是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的研究、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米歇尔的认知一情感人格系统。 第四篇,我们讨论了特质理论,其中包括卡特尔和艾森克的特质和因素理论以及奥尔波特的个人倾向理论, 第五篇内容是凯利、罗杰斯、马斯洛和梅的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神经质人格》(修订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压抑、强迫、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锚定了神经质人格者这一心理亚健康人群,从心理学角度系统阐释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科学分析了神经质人格的运行机制,并在神经质人格者的自我疗愈上,提供了从认知到行为方面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神经质人格》(修订本)是本实用的、难能可贵的本土心理学经典著作。
《神经质人格》(修订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压抑、强迫、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锚定了神经质人格者这一心理亚健康人群,从心理学角度系统阐释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科学分析了神经质人格的运行机制,并在神经质人格者的自我疗愈上,提供了从认知到行为方面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神经质人格》(修订本)是本实用的、难能可贵的本土心理学经典著作。
《世界让我们笃信的事》内容简介:每年伊始发起的年度讨论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每年都会有超过100位级思考者将自己的个人见解发表在网站上,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书作家、大学教授以及媒体人等。 前沿思想库系列图书收录了2006~2008年edge网站三个年度问题的讨论集锦。 “什么是你无法证实,但却笃信不疑的事?”是2006年的年度问题。从哲学到科学,从对于宇宙的预知到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这些前沿思想者的回答代表了他们对于世界存在状态的个性化思考。 不可错过的思想盛宴,与世界上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大讨论,触碰各个领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见证这疯狂世界和奇妙未来。
这本文集收录了笔者对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学术论文,还收录了笔者探讨心理学方法学的四篇论文。 笔者对时间心理现象的兴趣始于大学时期。大学毕业后笔者便开始做儿童时间知觉的研究,从那时算起,迄今已有44个年头了。时间现象纷繁复杂,它既是物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从物的存在方式对时间进行研究,而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则从人的存在方式对时间加以研究。把时间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加以研究的诸学科中,心理学家对时间的探讨尤具特殊性。笔者们所研究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虽有联系但却是很不相同的。物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和方向性,它总是从过去指向现在再面向未来地在流逝;而心理时间则具有可逆性,笔者们既可以觉知时间的消逝,也可以回忆过去,想象和预期未来
《人格特质、应激与身心健康》共有十章内容。章人格特质,主要总结讨论了人格特质的基本概念,人格特质的基本理论及其人格特质与适应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第二章应激与健康,讨论总结了应激与应激反应、应激的基本理论观点、应激反应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等。第三章到第十章分别是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心理弹性、特质积极情感、特质冲动性与应激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这八章内容分别总结和讨论了目前人格特质与应激健康研究领域关注多的几种不同类型人格特质及其与应激反应和身心健康的关系。每章具体阐述了这种人格特质的概念、内涵、测量方式、其神经生理基础及与健康适应的关系,并报告了相关实证研究结果。
遇到的一个挫折,或者是精神上的一次受挫,都可能成为患人格障碍的原因。患上人格障碍之后,行为个体的表情举止会变得奇怪,性格和行为上的问题也会逐渐变得。这样的情况一般被称为“人格障碍”。 近年来,在众多人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作者不仅特意抽出了大幅页面来介绍有关这两种人格障碍的知识。而且还很用心地将之解说得通俗易懂。这样一来,不仅可让为病状而烦恼不已的患者本人,也可让他们的家人明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