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组织南方八省师范大学编写的心理学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从测量学基本原理、测验编制技术、知名测验性能三个方面总结前人所编教材的经验,力求反映测量研究领域的当代特色。本书既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测量课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心理咨询、考试评价、人员测评等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文学创作并不神秘,写作也可以学习。本书中教你如何做一家作家。仔细阅读本书,你成为作家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以一个超现实的新中国为号召,当然凡有志和有热情的中国人皆会趋之,理所当然,厚非者是事后诸葛亮,人人可做的。这个超现实,也是一种现代的意思,中国的头脑们从晚清开始的一门心思,就是为迅速变中国为一个现代国家着急。凡事标明“现代”的一切观念,都像车票,要搭“现代”这趟车,不买票是不能上的。“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能无不为,佚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我个人是喜欢孔子的,起码喜欢他是个体力极好的人,我们现在开汽车,等于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发,超过两个小时都有点累,孔子当年是乘牛车握轼木周游列国,我是
旅行即通过对日常空间的出离而获得的非日常的空间经验。旅行故事是以旅行作为表现对象或发生背景的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旅行故事源远流长,数量巨大,特征鲜明,恰可成为把握古代小说之内在结构和历史脉络的理想案例。本书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中心,利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旅行故事的源流与特征,进而探索了一种关于古代小说史的微观描述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国度,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的民族,我们的历史是一条流淌着诗味的长河。几千年来,成千上万个誉满天下的杰出诗人,同数不胜数的平凡普通的无名诗人一道,为我们开辟和打造了一-座广袤无垠、百宝荟萃、百花齐放的古典诗歌园苑。这座诗歌园苑,是那样的赏心悦目,是那样的魅力无穷。从古到今,无论是钟情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人,还是一般爱好者,甚至初学者,有谁不想自在地、惬意地畅游于其中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自在地、惬意地畅游于其中呢?要想畅游这座诗歌园苑,关键不在于你阅读过多少首诗,背诵了多少首诗,而在于你是否掌握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技巧,是否具备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文丛: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运用20世纪末勃兴的空间叙事理论,系统分析了纳氏18部长篇小说中的空间化时间、空间的视觉书写、空间形式和空间主题,并对其代表性的4部长篇《洛丽塔》、《微暗的火》、《阿达》与《斩首之邀》。
韩国文学史里描述和探讨的是古代朝鲜半岛的汉文学,日本文学史里探讨的是古代日本列岛的汉文学,这些都自不待言,而古代与中国有册封关系的琉球王国时代的汉文学,也在日本文学史里探讨。对于越南人来说,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汉文学都属于域外汉文学,而对于中国来说,域外汉文学则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其他各国的汉文学。所以,如果同样使用“域外汉文学”的概念,实际上却是各有所指。不管这些文学在内容上有多么不同,在用汉字书写这一点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当需要把它们一并纳入研究视野,并且展开国际合作研究的时候,人们就希望找到一个公认的表述方式。迄今已有东方汉文学、东亚汉文学等说法,我这里采用的是亚洲汉文学。说法不同,所指大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