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四章,章是《周易》源流。简介《周易》的性质、缘起等。第二章是《周易》天地心——易学基础。常识性的知识虽然一点就破,但不讲就会成为障碍。第三章是全书的主体,分别讲解六十四卦。其基本体例是:各卦段说明卦画,并依《序卦》《杂卦》为据解释卦名,正名知本。第二段解释卦辞,彖传、大象。先对原经、原传作简单译述,紧附于原文之后。第四章讲解《易传》。因为《彖传》、《象传》、《说卦传》、《序卦》、《杂卦》、《文言》已在各卦中分散讲过,所以主要是讲《系辞传》。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主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 《周易》与其他古代典籍的不同是它不着用于占验的古奥晦涩的文字语言,还有一套与这文辞相关的、极为严密的、高度抽象的符号系统,这就是《周易》成为后世诠释者理解和解释无穷的源泉和永恒的母体关键之所在。
《易学史发微》是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周易》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二十世纪将是中国全面振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国完成全方位现代化的世纪。此时,唯有重建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方不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丧失自身文化的主体性。
《周易》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二十世纪将是中国全面振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国完成全方位现代化的世纪。此时,唯有重建中国人的文化主体意义,方不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丧失自身文化的主体性。
《易学史发微》是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