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对《诗经》十五国风160首诗作中的名物展开注析,包括:鸟兽虫鱼类65种,草木类100种,天文类28种,山川水泽类73种,服饰布帛类64种,建筑类40种,日常器物(包括饮食器、炊具、日常容器等)28种,金玉类15种,乐器类8种,兵器类29种,舟车类34种,共484种。撰者参稽群书,以名物立条,分别注析每一名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在本诗中的意义乃至其文化内涵。读者通过名物的视角,可以对诗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武汉近代史料丛书:武汉民国初期史料》完整地反映民国初期武汉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全貌,从而正确把握近代武汉城市发展的轨迹。全书分为政党公团、政权、经济、军事、民众运动、文化教育、市政、外交、社会9大类,共194万字。
上一世纪末,段老弟子之思慕者,整理其师说《 春秋公羊学讲疏》,以广其传,甚盛事也。《 讲疏》凡分导言、事、辞、例、义、余论六编,对《公羊传》的写作凡例、微言大义、流传经过,以及研治历史,皆有详晰的介绍论述。虽书中主要以西汉董仲舒、东汉何邵公及清儒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凌廷堪等人所论为依归,然亦时下己说,辨证然否,语多精当,允推独步。又段老对《公羊传》之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异内外等微言大义,多所发明,发表于 1963 年《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的《公羊春秋三世说探源》等论文足资证明。在《公羊传》几成绝学的今天,整理出版段老这部遗著,实为嘉惠学林的一件大事。又段老历年所撰诗文多篇,皆其精心之作,亦望及早加以搜集出版,有厚望焉。
《尚书》,早期书名为《书》,是中国di一部古典文集和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九六七年——前四五三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早的国别史。原书保存史料比较丰富,所记史实也比较详细生动。汉朝以来,不少人对《国语》作过注释。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二○四年——二七三年)的注本是现存的早注本,它并保留了今已亡佚的东汉郑衆、贾进,三国虞翻、唐固等注本的片断,有助于阅读原书。校点时也吸收了前人的校堪成果,略加案语,以与原注相区别。《国语》现存的版本,有宋代刻印的两种本子,一种是明道本,一种是公序本。现據《四部备要》排印清代士礼居翻刻明道本为底本,参校了《四部丛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整理出彼,供读者研究、参考。
《青少年须知 中的计谋》编纂了《史记》中的计谋故事228个,分为治国理政、权谋心计、沙场谋略、智慧幽默四个版块,其中既有盗符窃兵、围魏救赵、毛遂自荐、卧薪藏胆、四面楚歌、背水列阵等正能量的智慧,也有沙丘之谋、指鹿为马、焚书坑儒等付能量的诡计,作者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略加评析,对于读者了解历史、开阔视野很有帮助。
《新解论语》本书分上下论,共二十篇,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篇篇联系紧密,逻辑清晰,《学而第一》勉励人终身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作者还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从其性格及经历诸方面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凸显《论语》更深层次的丰盈智慧。《新解论语》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论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