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一书内容丰富,至今仍然有很强的可读性,有一定的读者群。图文注释本使用原周国林先生的注释,对原来注释本重新排版设计,并在适当的位置附上图片及简明的说明文字,使图片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中国历史,在梦华主编的《全彩图说中国通史》中,我们按照的历史分期,以时间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全面反映了从传说时代到清朝灭亡的历史全景,同时书中还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等多个知识板块,或横向延展,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历史。同时,书中还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相关链接等多个栏目,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此外,《全彩图说中国通史》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
《春渚纪闻》是宋代何薳撰。作者,蒲城(今属福建)人,号韩青老农。其书分《杂记》五卷,《东坡事实》一卷,《诗词事略》一卷,《杂书、琴事附墨说》一卷,《记研》一卷,《记丹药》一卷。明陈继儒《秘笈》所刊仅前五卷,乃姚士粦得于沈虎臣者。后毛晋得旧本,补其脱遗,始为完书。莲父去非尝以苏轼荐得官,故记轼事特详。其杂记多引仙鬼报应兼及琐事。
本书收录金石学家周季木历年所得古代刻石131品,所收文物年代上起周秦,下至晋宋,精拓缩影石印,前有周氏编目,并详载原石尺寸及著录情况。周季木是民国时期著名金石藏家,以收集刻石、玺印、古陶闻名于世,所藏文物按门类各有图录,其中《居贞草堂汉晋石景》著录刻石,《魏石经室古玺印景》著录玺印,《季木藏陶》著录陶文,所收藏品都是周氏家藏之精华。《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以年代为序,著录至1929年为止的周氏所藏精品刻石名目,并各附拓片,堪称一部难得的古代金石图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李商隐年谱晚近流传的有三家:一是朱鹤龄的李义山诗谱:一是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另一就是这本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三家之中,朱氏是草创,于商隐生平出处,漏略很多。冯谱则钩沈索隐,号称;伹晚出的樊南文集补编,却不及见,所以仍有不少舛误的地方。张笺是在冯谱的基础上删繁补缺,重行编定的。于前此各家的误笺,纠正颇多;也有不少创获,在上述各谱中,是较为精审的一本;可为研究李义山生平、作品的重要参考。
本书收录金石学家周季木历年所得古代刻石131品,所收文物年代上起周秦,下至晋宋,精拓缩影石印,前有周氏编目,并详载原石尺寸及著录情况。周季木是民国时期著名金石藏家,以收集刻石、玺印、古陶闻名于世,所藏文物按门类各有图录,其中《居贞草堂汉晋石景》著录刻石,《魏石经室古玺印景》著录玺印,《季木藏陶》著录陶文,所收藏品都是周氏家藏之精华。《居贞草堂汉晋石影》以年代为序,著录至1929年为止的周氏所藏精品刻石名目,并各附拓片,堪称一部难得的古代金石图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本书对初唐、盛唐及中唐前期32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详密的考证,或填补空白,或订正,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此外,本书还对所考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以及当时的诗坛和诗歌流派,作了宏观的考察,力求总结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对大历时期南北不同诗人群体的分析,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中群体研究的新风气。本书初版于1980年,学术界认为这部著作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唐诗论学丛考》序)。
本书是全新的《山海经》彩绘精解本,选取《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三卷,采用原文、注释、译文、有趣解读的结构来讲述《山海经》这部上古百科全书。本书详细介绍上古时期的山川地理、奇异的自然矿物等,增添了大量详细的解读、地理考察,同时将相关神话故事融入文中,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精心绘制百余幅彩图,同时精选相应的古图加以补充,让读者对《山海经》的神奇生物有直观感受。本书语句通俗、图文并茂,原文以袁珂注解的《山海经全译》本为底本,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沈海波校点本、中华书局的方韬译注本等多个版本,力求让读者轻松阅读原汁原味的《山海经》。
本书是全新的《山海经》彩绘精解本,选取《东山经》《中山经》两卷,采用原文、注释、译文、有趣解读的结构来讲述《山海经》这部上古百科全书。本书详细介绍上古时期的祭祀典礼、奇禽异兽等,增添了大量详细的解读、动植物考证,同时将相关神话故事融入文中,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精心绘制百余幅彩图,同时精选相应的古图加以补充,让读者对《山海经》的神奇生物有直观感受。本书语句通俗、图文并茂,原文以袁珂注解的《山海经全译》本为底本,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沈海波校点本、中华书局的方韬译注本等多个版本,力求让读者轻松阅读原汁原味的《山海经》。
《史记》是由西汉时代司马迁撰写的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书名为“纪传版二十六史.史记人物全传”,删去志、表、书等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及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仅保留本纪、世家、列传、属国与相关独立政权传,用历史人物的生死存亡、沉浮得失为后人昭示了人类的生存法则。它既是史学书写的“绝唱”,也是以历史人物形象的剖白为今人提供深刻反思的镜鉴。
《十通》是书名带《通》字的十部大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后,有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官修的《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加上前面『三通』,称为『九通』。一九二一年,浙江南浔刘锦藻撰成《清朝续文献通考》,始有『十通』之名。 《十通》是一套有关我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大型工具书,共计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广博,规模宏大。有了它,就能基本上掌握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资料,更便于了解各项制度的沿革。它无疑是文史工作者和单位图书馆、数据室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