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记载了南朝梁代56年的历史,资料丰富翔实。此点校本以民国年间影印出版的百衲本及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互校,同时参考了其他重要史籍
《南齐书》原60卷,今存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记载南齐历史。此点校本以百衲本(影印宋蜀大字本)为底本,参校了该书的多种版本和多种其他史籍,并重编了全书总目。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中国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
《三国志》,陈寿撰。寿生于公元233年,卒于公元297年,字承祚,蜀国巴国西安汉人。初仕蜀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官著作郎、治书待御史。陈寿撰写《三国志》在入晋之后。全书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记事起于东汉灵帝晚季,止于吴国灭亡。魏志置于全书之首,称曹操 、曹丕、曹叡为帝,奉魏为正统。修史体例效法《史记》、《汉书》,有纪省传,只是缺志缺表。陈寿“善叙事”,所记史实,务求审正,编次得体,文笔简炼。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注释范围 不限于地理名物,重在补阙、备异、矫枉、论辩。增补的内容,首尾完具,引书140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散失。就史料价值来说,裴注不下于陈寿之书。
《中华国学文库: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修,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原本爲《廿一史彈詞》,乃明朝人楊慎所作,經後人續作說明朝、說清朝等,乃稱二十五史彈詞。全書取材於正史,用淺近文言寫成,共分十二卷,析爲十二段。每段先用 、 、 、 、 、 、 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 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該書文辭悲壯淋漓,遊戲筆墨,上自盤古開闢,下至宣統遜位,使歷朝之正閏統係與遞嬗消長,一氣貫通。譜興亡,寓褒貶,歌詠慷慨,提綱挈領,蘊含深刻的宇宙人生妙理。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修,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