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北宋时期就有名为“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出现。当时四川通用铁钱,因铁钱笨重,进行大宗交易时不便携带,商人们便使用一种有出票人印记、有密码划押、临时填写金额的纸帖替代铁钱进行支付,称为“交子”,可视为最早的钱票。后北宋政府接手“交子”的发行,称“官交子”。到清代,钱票已遍及全国各地,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以研究钱票,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货币史、银行史、钱币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选编这本文集,作者不只是为了汇集个人在钱币学的研究成果,而是更想通过对钱币学的认识和思考,回顾和反思20多年来中国钱币事业走过的道路,从而为中国钱币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由此,这本文集的内容,大致由三方面组成: 一是,对有关钱币的几点研究。由于对钱币的兴趣和热爱,所在工作之余,星星点点地做了一些学问,有几点学习体会。 二是,对钱币学学科理论的一点认识。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之初,对于钱币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大家的认识不同,分歧很大,尤其是从事金融研究的同志在文物部门、博物馆工作的同志,认识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曾组织过多次讨论,希望通过交流,逐步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 三是,和钱币学相关的闲言碎语。这部分选编的文章,大至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在有关钱币工作会
以青铜币为主币的我国钱币史中,铁钱是一种特殊的钱币。铁钱从西汉生以后到有清末年,几乎历朝都有所铸造。而两宋是我国行用铁钱时间长的朝代。宋代铁钱不仅具有铜钱所有的诸种特点,而且较铜钱的名称、流通区域等更为复杂,与两宋的币制及对外政策具有更密切的关系。由于铁钱长期以来不为收藏者所重视,宋钱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铜钱的版式分类上。近年来,随着铁钱的不断出土,它已经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文章问世。《两宋铁钱》是到目前为止,集两宋铁钱研究之大成的一部专著。全书共收录铁钱1861个品种,每一枚都有精良的拓图、明确的特征和准确的来源,是研究者们所的手材料。图谱的后面不但有对两宋铁钱的总体概论,还收录了两宋铁钱铸行的大事记、铁钱钱监一览表及铸地示意图、流通区域图等。我们希望,《两
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的:1图谱部分,共选录钱范照片186幅,力求原大拍摄,尽可能包含各种版别、各种模式,并适当评级。入选之范,集观赏性、文物性和珍罕性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钱范实物原貌。另有钱范赝品照片3幅,以作对比。此外还选用了29幅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泉州五代铸钱遗址科学发掘的情况和中国钱币学会永隆通宝钱范专题研讨会盛况。总计218幅照片。2范拓部分,共选入范拓250片,以及相对应的钱模拓片250片。采集了全部各种版别精拓而成,不仅有钱范原拓,而且用油土扣入范腔制成铸钱模型,再将该模型拓出与钱范原拓一一对照,充分显示出钱与范之对应关系,不仅可以据此开展对范的研究,也可以对钱进行鉴赏。3我们对永隆通宝钱范的铸造工艺及版别等相关课题开展了初步的研讨,并将截至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成果、个人
在中国的文字中,陶文是年代最古老的一种,分刻款和印款两类。陶文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数据,也是研究古代工官制度、姓名制度、度量衡制度以及地理沿革的宝贵数据。出土陶文目前以战国陶文数量。自清末以来,陶文的著录和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有几种印本陆续问世,其中1943年孙浔、孙鼎所编的《季木藏陶》是极负盛名的一种。知识该书为选本,不免有遗珠之恨,且印数较少,流传不广。本书由周季木先生亲嘱周绍良先生提供了经他整理的季木藏陶中有文字部分的全套拓本,李零先生进行了对重分类,并加考释,以《新编全本季木藏陶》为名,对推动陶文研究有所裨益。
清代咸丰朝(1851-1861)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又一币制十分混乱的时期。时值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兴起,内忧外患频仍,军务繁兴,国用日益短缺。咸丰三年户部始铸大钱,以供度支。之后,各地铸局纷纷奏请设厂安炉。十余年间,币政朝令夕改,钱法纷乱复杂。钱值自小平以至当千,由于一再减重,出现轻重倒置、重量悬殊的现象。除纸币外,币材有铜质、铁质、铅质。如此种类众多的钱币,给钱币专家及爱好者们带来了收集、研究的无穷乐趣。齐宗佑先生致力于咸丰钱币研究二三十年,精于收藏,长于墨拓,所收实物达千余品之富。他在长期的观察和排比中,发现咸丰钱中同一个钱局所铸的一些不同丰值的钱币,往往有相同的片别特征,可以自成体系,遂率先提出了“版式系列”的名称。这种按版式系列来归纳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方法比以往钱
本书着重对有关钱票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汇集和整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中国钱票发展的历程,钱票在中国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钱票与其他部门经济的关系,钱票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一些特殊的钱票种类等。下编详细地介绍了各省市县钱票发行的商号、数量、面额等。他的这部著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钱票的产生、发生、繁荣、消亡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各历史时期钱票的承继关系和演进脉络。
清代咸丰朝(1851-1861)是我国历史上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又一币制十分混乱的时期。时值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兴起,内忧外患频仍,军务繁兴,国用日益短缺。咸丰三年户部始铸大钱,以供度支。之后,各地铸局纷纷奏请设厂安炉。十余年间,币政朝令夕改,钱法纷乱复杂。钱值自小平以至当千,由于一再减重,出现轻重倒置、重量悬殊的现象。除纸币外,币材有铜质、铁质、铅质。如此种类众多的钱币,给钱币专家及爱好者们带来了收集、研究的无穷乐趣。齐宗佑先生致力于咸丰钱币研究二三十年,精于收藏,长于墨拓,所收实物达千余品之富。他在长期的观察和排比中,发现咸丰钱中同一个钱局所铸的一些不同丰值的钱币,往往有相同的片别特征,可以自成体系,遂率先提出了“版式系列”的名称。这种按版式系列来归纳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方法比以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