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藏书系:荀子墨子韩非子(青花典藏)》内容简介:《荀子》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治学方法、立身处世、学术论辨、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体系和特点。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言词犀利、寓意深远、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
李春青主编的《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内容简介:《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由庄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全书今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比较统一,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则比较庞杂,应当兼有弟子、后学之作。 《北师大名师伴我读庄子(小学中高年级卷)》介绍的《庄子》上承《老子》,极大地发展了道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家学习它的无为之治,文学家学习它的浪漫笔法。求长寿的人,从中找到了清心寡欲;不满现实的人,从中领悟了鄙弃功名。醉心于它的人为它作注,反对它的人也汲取它的思维方法。 《庄子》中所蕴含的智慧,怎么挖掘也挖掘不完!
《笑林广记(名著精读)》主要收录了江心赋、吃乳饼、不愿富、薹字塔、医银入肚、田主见鸡、讲解、训子、形体部、胡瘌杀、抛锚、过桥嚏、蒜治口臭、讳聋哑、呵欠、鼻影作枣、问路、老面皮、臭辣梨等内容。
“忠”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忠孝两全”是古代对一个人很完美的评价。吴守义译的《忠经诠解》所讲述的“忠”,主要是从马融著的《忠经》的原文和译文中阐发对忠的理解。本书在叙述方面弱化了古代统治阶级大肆宣扬的忠君思想.并将古人“忠”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社会当中。因为在当今社会。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功的前提。 《忠经》中体现的“忠”,要点在于“一其心”,忠的作用是“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鬼神,而况于人乎”。《忠经》对于不同等次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的要求,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须各尽其忠。此外,《忠经》还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忠德观念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反映了两汉时期忠德的主要内容,而且标志着春秋时期所产生的忠德观念已发展成为较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原作者是明代万历时著名学者萧良有。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 全书通用四言。虽是短句,但上下对偶,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为主,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全书故事包罗万象,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 《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 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国学典故》精选了两千多则典故,分为言志、情感、形貌、经济技艺、军事等篇,编者不仅对每个典故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们的出处,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它们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既明其义、知其源,又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读者可以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入手,轻松体味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厚道》简介:厚道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 更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它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朴实的生存智慧。对自己厚道,能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积极进取;对别人厚道,能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作为朋友,可交;作为伙伴,可信;作为师长,可敬;作为领导,可从;作为下属,可亲。 厚道人不耍心机,便省去了很多烦扰;厚道人没有脾气,便有了亲和力;厚道人肯吃亏。便少了许多是非;厚道人本分,因此很少招来祸患;厚道人能利人,同时也利了自己:厚道人懂得舍弃,却总能因舍而得;厚道人给别人留条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了路;厚道人心胸广大,在包容别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厚道人品行端正,厚道人通情达理……这些,都鼻皂够让厚道人游刃有余地处世。 陆杰峰编著的《厚道》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
墨子,名翟,鲁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其学说的代表,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清代以前无校本,现传世的清代毕沅注本最早,孙诒让注最善。今选重要篇章,参考前人成果,加以译注。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根本经典。它主张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反对渐修,提倡顿悟佛性。它把印度佛教中蕴含对人或人生的关注及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影响下,形成和其特有的重现实和人生的特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六韬》,周初太公姜尚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之书。 《三略》,秦时黄石公撰,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牡一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