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四书章句集注》是“古典名著聚珍文库”系列之一。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朱熹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因《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后人遂合称其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内容简介 宋朝名相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 半部《韩非子》治天下 。两个 半部说 合二为一,透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宋朝名相赵普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 半部《韩非子》
《孟子》现存7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学说,把孔子的 仁学 思想发展为 仁政 学说,他还提出 性善论 ,作为 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法尧舜,制井田,提倡 尚贤 、 薄赋 、行 王道 ;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 民贵君轻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激发了我们智慧的火花。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本书收录了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答复院内、院外学者的书信,以及平时对学生的示语和批语,是先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分为正编、续编、补编三部分,论及书院教育的性质和特色,对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治学方法,从中可窥见其“因材施教,指点”的教育原则。学界认为“以书札论学者殆无过于朱熹、陆九渊。今日尚持此传统,而文字之美,内容之纯,先生之《尔雅台答问》可上比朱、陆诸大儒而毫无愧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