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又叫《道德经》、《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三读书馆藏书 礼记( 插图本)(手工线装)(套装共4册)》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 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 十三经 之中,为士者之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无愧为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分卷介绍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即孟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孔设的门人,是继孔予之后儒家学派有权威的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名家集注论语》一书以三国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以及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论语》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家的解读特色,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论语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论语》的精髓。
内容简介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 录。 洪应明,明代万历年间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一书在万历年间初刻于北京,现存早的版本是据清乾隆年间刻本翻刻的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年)宝光寺本。本书即以此本为底本编辑而成。 本书书名“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还有一种解释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敌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所言亦当。 《菜根谭》从形式上看,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一段语录字数不多,但十分精粹。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还是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转化而来,所以本书十分便于背诵流传
在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历经千年沉淀的国学营养将是我们抵御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挑战的法宝。在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的指导下,我们编纂了“书香经典”这一涵盖至圣先贤智慧的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全新的、彩色的图文书系,它包含三十种国学、国艺经典,在古代典籍原文的基础上,我们请专家进行注释、翻译,深入而浅出地解读了我国传统国学和国艺中*代表性的思想和流派。尤为突出的特色是本系列丛书邀请了北京著名的邢曼手绘工作室,用色彩还原历史,用色彩还原典籍,给读者一种以时尚诠释经典的享受;而其仿宋的线订装帧形式,更是读者学习国学,兼及收藏的*选择。
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文集,文字简练隽永,兼采雅俗,具有儒、释、道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语录文集。作者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包容吸收了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加以作者本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对人世间冷暖沧桑的独特感受,对人生以及天地宇宙的各种现象作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尤以修身养性方面,多有独特而精辟论述,并在其中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荀況撰写的《荀子(共3册)》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其地位仅次于《论语》《孟子》。本书中包含的“天行有常”“人性本恶”等思想,始终是学界讨论的热点。 本书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此次以谢墉刻本为底本进行影印。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