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当然首先要读懂原文含义,一般说书中一些文字不难看懂。遇有难字可查字典及辞书,遇到难句则需反复推敲方能理解。现在此书已有了日文、英文、韩文及部分德、法文译本,更有了汉语白话译本,看起来更方便了。这些译本可供读者参考,遇有不同理解还要以原文为准。研读《天工开物》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实态,继承并发扬科学文化遗产,吸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通过与古代其他中外著作对比,找出该书所作出的新贡献及其独到之处,从而评价其历史地位。也可发现其中不足,而予以补正。作为一般读者,通过文字说明和插图来阅读并欣赏这部古典科技著作,有如畅游明代科技大观园一样,会获得思想养料和乐趣。作为专业读者,阅读此书会发掘很多科技史料及社会经济史料,供作分析、论述某一课题的素材。总之,我们希望《天工开
南宋承袭北宋,在经济上有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盛行和商业逐渐发达三个基本趋势,人口增加造成耕地不足,土地兼并助长农村财富集中,促使农村贫富差距日增,形成不安的现象。但在另一方面,有一股协调力量在维持农村经济的安定,这也就是南宋政府和富家所做的努力,由富家负起经济上较大的责任,而贫家则受到较多经济上的协助和保障。 本书目的便在于探讨南宋农村社会在经济上的冲突和协调,分别讨论南宋农村的*概况、土地分配、租佃制度、农家劳力与资本,以及农产市场与价格等经济活动,以分析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后则陈述协调农村经济的种种努力。可说对南宋农村的经济有一番相当周全而清晰的透视,有助于对当时农村实况的了解。
《茶经》是唐代陆羽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茶文化目前的经典性著作。清代陆廷灿将唐至清以来有关史料进行辑录, 仿《茶经》体例, 写成《续茶经》一书。二书并读, 方可对中国茶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石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他相当重视“普及”。为了后进和有志问津者着想,特别注重农史资料的校释。不少古农书,由于时代不同,佶屈聱牙,相当难懂。例如写成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据石先生自述: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翻开这部书时,就为这些古的文词和奇字所阻,未敢通读。几年后,硬读一遍,几乎一无所获。当时便希望能有一位对于小学(训诂学)和农学都有素养的‘有志之士’,把这部奇书,好好地整理一番,作成注疏。”当时这种愿望,讵料后来相距二十余星霜,恰恰由这位卓越的“有志之士”——他自己去完成了。 石声汉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本书收录了石先生关于农史
石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他相当重视“普及”。为了后进和有志问津者着想,特别注重农史资料的校释。不少古农书,由于时代不同,佶屈聱牙,相当难懂。例如写成于距今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据石先生自述:三十多年前,我次翻开这部书时,就为这些古的文词和奇字所阻,未敢通读。几年后,硬读一遍,几乎一无所获。当时便希望能有一位对于小学(训诂学)和农学都有素养的‘有志之士’,把这部奇书,好好地整理一番,作成注疏。”当时这种愿望,讵料后来相距二十余星霜,恰恰由这位卓越的“有志之士”——他自己去完成了。 石声汉先生农史著作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论著,有译作(包括中外文互译),有标点,有校注,有辑佚。本书收录了石先生关于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