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禅室随笔》的作者为中国明代书法、绘画理论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画家杨补辑录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书。该书论书主张巧用笔墨,强调结字,临帖重在领会其精神,提倡“以意背临”;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提倡文人画,贬抑“行家画”。对于绘画的发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变“ 畅 ”,批评由宋入元某些画家的由“畅”而“佻”。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 、秀、真为艺术境界之极诣。
《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希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高宗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将其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的法书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三希堂三帖自然首当其冲被收入,其余法书亦皆出自皇府,故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省称《三希堂法帖》。原刻石现仍完好,藏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三希堂法帖》共三十二卷,收入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法书计一百三十五家三百四十余种,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
由袁枚著的《小仓山房尺牍/艺文丛刊》此书辑录的内容为作者与亲朋等相互往来的书札共三百余封。内容比较有趣,可读性强。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程氏墨苑》为中国明代墨模雕刻图谱集。由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制墨大师程大约辑刻,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绘图,徽州黄氏木刻名工黄应泰、黄一彬等镌刻。《程氏墨苑》收录程大约所造名墨图案五百二十式,其中图版五十幅。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另有附录“人文爵里”。《程氏墨苑》是中国古代艺术水准很高的墨谱图集,程大约在墨的造型设计和图式安排上新意迭出,丁云鹏的图稿精丽绝伦,黄氏三匠的刻工勾凝断顿,线条细若胎毛、柔如绢丝,曲尽其妙。为明代四大墨谱中精者,堪称“国宝”。本次选定的是首都图书馆所藏明万历程氏滋兰堂刊本,该版本共二十三卷,保存完整,史学价值、艺术价值兼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全书分为四册。正文用纸为山东玉龙全木浆双胶纸,由安徽省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清人题画诗选》乃颂尧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生讲授诗词所编。全书共选清人二十六家,诗一千二百余首,诸家各有小传。对於研究清代题画诗以及清代绘画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在编选过程中,摒弃了用事僻奥、牵率应酬的诗作,故而颇便於初学者研习,对当前书画爱好者也有的参考价值。本次点校以一九三五年大华书店排印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将参校书目於书後,以便读者。
《碑帖珍品临摹本》收集了王羲之,赵孟頫,智永,米芾,颜真卿,孙过庭等名家的多件作品,并经编者对这些墨迹成倍放大,深受众多书法爱好者喜欢。此外,本套图书还附有赵孟頫书“陋室铭”和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两个单页,供广大读者欣赏。
由于《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和杰出的故事感染力,让人们情不自禁的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表现载体来传播、描述着林妹妹、宝哥哥的爱情故事,以《红楼梦》题材为主体的绘画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人们所选择的最为常见的,就是《红楼梦》人物画。在历,最早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并以此来展示《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当属清中后期活跃于画坛的改琦。 以往人们言及改琦的《红楼梦》人物画,多以嘉庆甲戌(1814年)版刻《红楼梦图咏》为代表,而对其他流传于世的改琦《红楼梦》人物画往往持怀疑的态度,甚至有的以刻版《红楼梦图咏》作为研判的依据。这无形中让改琦传世于今的设色《红楼梦》人物画受到颇为不公的对待,也成为近些年《红楼梦》人物画问题上颇具争议的问题。 本书据中国书店藏《改七芗红楼仕女》影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