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阳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内容包括:解析阳戏的表象、傩类本质和供奉“三圣”的基本特征;阐释阳戏多样化形态,有傀儡戏、巫优扮演融合、世俗小戏三种基本形态,而且,这三种形态的阳戏按由古至今的顺序在川北、黔渝和湘西地区有规律分布;考证西南阳戏始祖原点是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乡人禓”,在明清时期由江南阳戏传播而来,考证阳戏传播史上的两个主体方向——江南阳戏西迁和川渝阳戏南播滇黔;分析阳戏表演的诸多规则和禁忌,及其儒、释、道、巫教相融合于一的特点;搜集、整理西南各地区阳戏剧目文本,研究文本的区间分布特点、体裁类型、语体风格等。
本书稿收录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传印抄写的修身养性、劝人行善的古代警语良言的书法作品197幅,如“崇德效山岳,藏器如海天;有容乃为大,有忍事客济;奉公德乃大,无私心自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提醒人们多一分知足,少一点贪婪;多一分关爱,少一点嗔怨;多一分智慧,少一点愚痴;多一分谦虚,少一点傲慢;多一分包容,少一点自私;多一分感恩,少一点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