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吴调侯校注的《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 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传至今。
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于小品文造诣极深。本书囊括《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期间名士的言谈风尚和奇闻逸事,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人物鲜活生动著称于世,鲁迅评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是欣赏“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期间名士的言谈风尚和奇闻逸事,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人物鲜活生动著称于世,鲁迅评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是欣赏“魏晋风度
《线装经典:孙子兵法》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蓝本,详细地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并辅以大量经典战例和精美图片,力图使这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明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希望读者能在深人浅出的文字中体会到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而开阔视野,得到启发。
梁代文学家、书法家王筠,琅邪王氏后裔,字德柔,一字元礼,小字养,法号慧炬;齐建元四年(四八二)生,梁大宝元年(五五〇)卒于侯景乱中。王筠在永明年间度过了少年时代,未及当时文坛的风云变化;但自齐明帝建武四年(四九七)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后,因家学薰陶,群贤滋养,终能秉承永明文学的流风遗韵,驰聘文坛五十余年,蔚为梁文学的一位大家。 天监前期,因王筠积极实践永明声律理论,得到沈约的赏重。天监十四年(五一五)以后,昭明文学集团及梁代中期文学继起,固然令齐梁两代文学生出差别,永明文学的气韵风范仍潜运其中,他与刘孝绰并得萧统礼敬,又活跃于文坛十余年。东官易主后,王筠曾受到过冷落,但萧纲也说过「王筠本自旧手」(《梁书·萧子显传》)的话,仍肯定了他在梁代后期文坛的地位。因此,王筠的创作基本与
《大师的国学课23·了如指掌·国学馆:中国小说史》为部小说史专著,内容上起远古神话,下迄清末谴责小说,搜罗资料宏富,采辑审慎,清晰地描画出数千年来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此书不仅是鲁迅学术著述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的著作。
百年前饱尝屈辱、饥饿、动乱的中国人日思夜想的美梦是国家昌盛、人民安康。孰知,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曾美丽如昔,富强如昔,泱泱如昔。当然繁华之后多有凋零,动荡和战争亦不绝于史,不屈和激愤满载于文。但凡一新朝代确立,便又有治世盛名了。 一治一乱,兴衰更迭,也便是吕思勉编写的这部《帝国的兴衰》的大意了。 《帝国的兴衰》这本饱含着吕氏风味的通史,上迄远古,下接民国。灼然笔调,力透史肌。虽为当时中学教科书,却文采飞扬,时有精论,丝毫不似现代教科书嚼蜡般之枯燥,可谓了解中国历史的一部入门佳作。
《御定全唐诗》,又名《全唐诗》,系清圣祖康熙皇帝敕令江宁织造曹寅于扬州开局编修,参加者有江浙两省在籍翰林彭定求等十人,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即告完成,其实就是将清季振宜的《唐诗》稿本和明胡震亨的《唐诗统鉴》整合在一起。《御定全唐诗》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辑录了唐五代三百五十余年间的诗词谣谚,收录了唐五代二千三百余家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后来增补至今天的五万四千余首)。全书除目录之外共有九百卷,堪称代表中国诗歌成就的断代诗歌总集。 《御定全唐诗》全书以人系诗,首列帝王后妃,次列乐府辞章,中间为历朝诗人作品,大致以时代先后排列,末缀以联旬、逸句、妇女、僧道、神仙、鬼怪及谣谚、酒令等诸种杂体诗。全书诗人名下皆附小传,诗题及诗句下多保留原注,或摘引有关本事,文句问常标明异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养精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本书为“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王维诗全集》汇辑王维全部诗作,是目前王维作品十分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题解、注释,力求对王维诗作及王维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玉台新咏》是梁代朝廷专为后宫编撰的一部女性读物。其中既有对古代妇女婚姻变故的描写,也在对远行丈夫的无穷思念;既有令人怦然心动的爱慕表白,也有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既有不慕荣华、反抗的颂歌,也有不惜以死来斥责丈夫负心的烈举;既有六宫嫔妃失宠的哀怨,也有公主远嫁匈奴的哀苦;既有活泼可爱的娇憨幼女,也有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既有男子对恋人才情的思恋也有丈夫对亡妻举止的怀念……总之,无论是女子的天生丽质、巧饰靓妆、华美穿戴,还是缠绵的情思、悲欢的婚姻,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都有生动的描述;另外加上所咏女子身份不同、遭遇各异,因而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妇女真实的生存状况、丰富的情感世界。
宋定国编著的《国学探疑》所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涉及“国学”中的难点、热点,均依据的考古发掘材料和翔实的文献,有理有据地进行了探释:或矫正,或修补,或重新厘定;凡有确凿而翔实的资料可以佐证的,则大胆提出,不乏独到见解,而尚缺乏确凿、翔实的资料佐证的,则留作疑案,决不臆测和妄断。
《大师的国学课14·了如指掌·国学馆:诸子启蒙》由陈柱先生的《诸子概论》和蒋伯潜先生的《诸子通考》两书合集而成。《诸子概论》所论述的诸子以司马谈所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为限,每家为一编,编又分章,每章总论,又分本原、命名、流派、评议、家数五节。每章各子分传略、书本、学说三节。在论述诸子的学说时,最注重于各人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诸子通考》分上下两编,编前对诸子的名称、开祖派别及诸子十家名称取义、学说短长及其兴替因缘进行了考论。上编分别考诸子人物,附录西汉诸子和历代诸子大事年表。下编分别考诸子著述,附录《汉书·诸子略》所录诸子十家之书目189种,另附录现存诸子重要著述目录。
《官场现形记》由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是一部专门揭露官场黑暗的谴责小说。本书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而成,对上至中央权臣,下至令尹衙役等官场人物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深入剖析和透视,写出了清末卖官鬻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凝聚了我们太多心血的《中国古代文学要述》终于得以出版,本书以我们两年多来的讲课实践和研究为基础,吸收了数本古代文学专著所长,同时融入了很多我们自己独特的研究结果。 本书是我们所开大学语文各专题的讲稿,主要是古代文学部分。为了方便高等学校公共课大学语文的讲授,为了使非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更好更多地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全貌,更多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精髓,我们将各专题的讲稿进行汇编、整理,以文学发展史为经,以历代作品为纬,将论史和选文结合一体,并就某些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使同学校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宏观上的一般认识,又有微观上的细腻鉴赏,进而使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史常识所提高。
这是一部奇书的名评妙语集粹,包括《三国演义》毛宗岗妙评集粹、《水浒传》金圣叹妙评集粹,《西游记》李卓吾妙评集粹和《金瓶梅》张竹坡妙评集粹四个部分。这些评点,或者谈论文法,揭示小说的精彩之处;或者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讲述人生的妙义。独具慧眼,精辞相副,严肃处以《菜根谭》,空灵处似《幽梦影》。既能通人慧性,又可开人心胸。
林家骊译注的《楚辞(精)》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且能概括全诗内容及艺术特征的语言勾勒出篇章概要。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难认的字在字后括注拼音,难理解和多解的字词和文化常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