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题晋郭璞著、明刘基阅,系清康熙精抄本。 我国古代看风水有形法一派,流传书籍很多,但均重在寻龙捉脉、点穴立向及认砂吉凶,对水形水法及其善恶,均仅随笔带过,且多在后略加论述(如我社同时出版的《甲砂玉尺经》),而《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却专论水之形气,说明水形既有屈曲、回顾、绕抱、斜飞、直冲、反跳及来去分合的区别,又从理气天星、方位及喝形呼穴方面进行了探源,而这些都能反映水之形气的吉凶。原书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图文并茂,整理者又根据解说需要补充了不少插图,希望能更清楚地说明古人到底是怎样为阴宅阳宅选址的。《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是研究水龙
百年以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因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同,相隔有如于壤,但无论是谁都不能不承认他教子确实取得了成功。本书初版于一九八六年,原收曾氏教子书一百四十篇今重加增订,加到一百五十九篇,确实以称为前人教子很成功的记录。
《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双壁”,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古代诗文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为了便于诗文的普及和收藏,自古以来就有一些学者仁人在做着遴选编纂的工作,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的选本涌现出来,泽被当世,并且穿越历史的时空,流传下来。古人编辑的诗文选本为我们保存了不少名篇佳作,也为我们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味提供了依据。古 人在筛选篇章、分门别类、议论评点和抄录刊印的过程中向我们客观地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对诗文的理解和审美尺度,为我们追寻古代文学观点的流变打开了通道。
《南亭四话》,一诗话,一联话,一词话。一丛话,为毗陵李伯元征君撰。征君见闻广博,学问渊深,词章尤其所长。一举经济特科而不应,徜徉海上,办《游戏报》,为小报之开山祖,风语华言,至今脍炙,暇则以著述自娱。亡后,遗稿散失甚多。其《南亭笔记》一书,大东主人已为刊行,士林均奉为枕中秘。兹又得其四话,诗联庄谐分部,而词话丛话则谐话为多。征君深于词章,纵观泛览,论理有独到之处;而交游既广,搜采尤富,以生花之笔、粲花之舌兼资并用,其庄者固足为词章家之圭臬,即谐者亦可为酒后茶余之消遣,以视前人之陈腐、今人之空疏杂凑成书者,相去奚啻霄壤耶?主人以余交征君也久,知征君也深,函来索序,为书简端以道征君,以稔世之喜读征君书者。
查士标专事书画,家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遂精鉴别。画初学倪高士,后春梅华道人、董文敏笔法。用笔不多,惜墨如金,风神飘散,气韵荒寒,逸品也。《艺舟双楫》评其行书为佳品上。 《查士标集》是查士标传世诗文作品的汇编。
钱基博先生不仅是一代 硕学通儒,也是一位卓有成绩 的古文大师。他对韩愈生平与文章的学习钻研,可谓终其一生,心得极多。《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乃《钱基博集》“韩愈研究”部分,全一册,辑入了先生的两部精心结撰之作,即《韩愈志》和《韩愈文读》,并附录一篇专题长文《韩文读语》。《韩愈志》以史体着论,不同於“五四”以来一般的文学家评传;《韩愈文读》则采用解题、夹注与文末集评相结合的编撰体例,亦非今日流行的文学作品导读可比。《钱基博集:韩愈志、韩愈文读》对作家作品的论评,析理精微,叙事贵可考信,立信薪於有本,比次有法,义不拘虚,并以其体例的和见解 的深刻,成为韩愈研究史上的重要着作。
《曾国藩全书》是一部汇集曾国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学全书,分别对曾国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成功心法《挺经》、传世良言《家书》、识人秘要《冰鉴》、治家方略《家训》中的经典话语进行了解读,并借助曾国藩的传奇经历和生活实例,将曾国藩的有关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等诸多方面可资借鉴的智慧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挖掘,让现代人在重温古人传奇的同时,感受、品味、反思这位晚清风云人物的多变人生,体悟其给予后人的人生启示和提点;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曾国藩的笔记、诗词和散文数篇,可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曾国藩全书》堪称现代人案头、枕边的智谋宝典,对于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明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确士)、周准(钦莱)合编。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 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德潜以为三本各有偏颇,于是“合群公选本暨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之作,去其雷同,编成此书。从沈、周的自序及蒋重光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编纂意图和选诗标准大抵是:①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②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③“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是要“示六义之指归”;④“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这里所归纳的四点,实际上正是沈德潜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诗的“厚人伦,匡政治”的功用,尊盛唐
明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确士)、周准(钦莱)合编。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 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德潜以为三本各有偏颇,于是“合群公选本暨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之作,去其雷同,编成此书。从沈、周的自序及蒋重光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编纂意图和选诗标准大抵是:①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②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③“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是要“示六义之指归”;④“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这里所归纳的四点,实际上正是沈德潜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诗的“厚人伦,匡政治”的功用,尊盛唐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家”。其学诗不肯死在“黄(庭坚)、陈(师道)”江西派的篱下,敢于自出手心眼。他的诗颇具奇趣,其活劲儿令人耳目一新,在奇与活之间,自然时时流露出风趣、幽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而其散文词赋,也颇可一观。周汝昌先生自十四岁开始读诗、作诗,如何才是对今天的读者更有助益的注诗方法,是周汝昌先生常常考虑的问题。自于《范成大诗选》初试牛刀、与人合注《白居易诗选》之后,《杨万里选集》成为周汝昌先生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贯彻注诗理想的部作品。《杨万里选集》精选杨万里诗文词赋作品,加以注释、评笺,注语清新活泼,体贴人心。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初版,1979年修订重印,深受读者欢迎,今以繁体横排全新再版,以飨读者。
《两般秋雨盦随笔》是一部著名的丛著杂纂类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四类:稽古考辨、诗文评述、文坛逸事、风土名物。由于作者性贯灵犀,博设经典,因而该书中提供的许多资料很有价值,对古代名物佚事的考证论述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