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题晋郭璞著、明刘基阅,系清康熙精抄本。 我国古代看风水有形法一派,流传书籍很多,但均重在寻龙捉脉、点穴立向及认砂吉凶,对水形水法及其善恶,均仅随笔带过,且多在后略加论述(如我社同时出版的《甲砂玉尺经》),而《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却专论水之形气,说明水形既有屈曲、回顾、绕抱、斜飞、直冲、反跳及来去分合的区别,又从理气天星、方位及喝形呼穴方面进行了探源,而这些都能反映水之形气的吉凶。原书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图文并茂,整理者又根据解说需要补充了不少插图,希望能更清楚地说明古人到底是怎样为阴宅阳宅选址的。《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是研究水龙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田松青校点。全书十八卷,或考证经史,或记述时事,议论多能有感而发,所记事实也能补史之未备。书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颇具小说价值,常为后世小说、戏曲所采用。以涵芬楼《宋人小说》本为底本,校以《稗海》等书。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本书按诗歌的创作时间顺序编排,每首诗后皆系出作者的创作年龄,收录的诗歌包括《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赠长沙郡公族孙并序》、《咏贫士七首》等。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相比于《园冶》,《长物志》 多地注重于对园林的玩赏,与《园冶》 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互为补充。此外,《园冶》因为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计成对此措意不多;《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犹缺,所以,文震亨对此的重视尤见匠心。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馀事》为参佐。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是曾国藩的家藏日记。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迄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三,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详细记载了自己大半生的历程。该日记不仅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及内心世界的窗口,更是这位被誉为中华千古完人的真实见证。 该日记不仅见证了曾国藩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怎样从一介平民跨变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而且其间蕴含的为官、为人、处事、家教诸方面真谛,皆为后代世人孜孜以求的境界,更为当今世人亟需汲取的精神宝藏。《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自宣统元年(1909年)以来备受学者青睐,但局于流布甚罕,一直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该日记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及曾国藩的手资料,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及日常生活鲜明地体现在了他的日记中,这是史学的重要研究史料。此书为心态史学研究的重要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2辑 沈信卿先生文集》由沈恩孚著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时以明经擢第,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历仕监察御史,后因触怒宦官被贬。长庆二年,曾短期任宰相。此后历任浙东观察使、尚书左丞、武昌军节度使等。大和五年卒于武昌任上,享年五十三岁。著有《元氏长庆集》。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提供的一个选本。原诗文以《全唐诗》、《全唐文》、《唐人小说》为底本,选择了70馀首(篇)。遇有异文,参考中华书局《元稹集》及《元氏长庆集》等,择善而从。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提供一个选本。原诗文以《全唐诗》、《全唐文》、《唐人小说》为底本,选择了70馀首(篇)。遇有异文,参考中华书局《元稹集》及《元氏长庆集》等,择善而从。同时在解评中注明“一作×”。对各本中的不同字词,据解评者的见解,择其一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