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相宅相墓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题晋郭璞著、明刘基阅,系清康熙精抄本。 我国古代看风水有形法一派,流传书籍很多,但均重在寻龙捉脉、点穴立向及认砂吉凶,对水形水法及其善恶,均仅随笔带过,且多在后略加论述(如我社同时出版的《甲砂玉尺经》),而《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却专论水之形气,说明水形既有屈曲、回顾、绕抱、斜飞、直冲、反跳及来去分合的区别,又从理气天星、方位及喝形呼穴方面进行了探源,而这些都能反映水之形气的吉凶。原书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图文并茂,整理者又根据解说需要补充了不少插图,希望能更清楚地说明古人到底是怎样为阴宅阳宅选址的。《水龙经/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是研究水龙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田松青校点。全书十八卷,或考证经史,或记述时事,议论多能有感而发,所记事实也能补史之未备。书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颇具小说价值,常为后世小说、戏曲所采用。以涵芬楼《宋人小说》本为底本,校以《稗海》等书。
《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本书按诗歌的创作时间顺序编排,每首诗后皆系出作者的创作年龄,收录的诗歌包括《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赠长沙郡公族孙并序》、《咏贫士七首》等。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相比于《园冶》,《长物志》 多地注重于对园林的玩赏,与《园冶》 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互为补充。此外,《园冶》因为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计成对此措意不多;《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犹缺,所以,文震亨对此的重视尤见匠心。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馀事》为参佐。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
铜川黄堡位于陕西西安以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海拔高度一般为700一1600米。境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原山丘交错,大部分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山地。漆水河自铜川市由东北往西南流,至黄堡地段河谷开阔,阶地发育,有较宽的川道。黄堡附近盛产煤炭、陶瓷粘土和耐火粘土,古时森林茂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这里自古宜陶,据《德应侯碑》记载,铜川黄堡烧造瓷器的历史可早至东晋,这虽然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掘来证实,但铜川黄堡早在唐代已有发达的陶瓷业已为考古发现所证明。五代瓷业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不断创新,其窑场仍分布在黄堡镇。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人方勺撰。方勺曾和当时的名士苏东坡、苏子容、叶梦得等人游,对当时的世事、人物轶事多有所见闻。 本书就是他的一部见闻笔记,多载北宋末、南宋初朝野旧事。其中对于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黄鹤引词传牌以及某些医药的记述,从不同的角度为今天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资料。 方勺(一○六六~?),字仁声,号泊宅翁,婺州金華(今属浙江)人,寓居吴兴。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入太学(《泊宅编》十卷本卷一○)。哲宗元祐中曾赴杭州应举,获苏轼赏识得荐。曾官管勾虔州常平(同上书三卷本卷上、卷中)。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尚存世。
由清代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撰、校刊,传忠书局于光绪己卯年(1979年)刊刻的《曾文正公家书》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权威、经典的版本。《曾文正公家书》乃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流传为广泛的作品,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反映,也堪称世人修身、持家之经典读本。 《曾文正公家书》囊括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写的家信,内容非常之广泛,有的谈家常琐事,有的讲做人的道理,有的论治学的方法,有的说处理人际关系和为官之道。同时,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本《曾文正公家书》以传忠书局于光绪己卯年(1979年)的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对整理。采用大号字繁体竖排,手工宣纸印刷,更具古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