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子撰。以后汉王逸《楚辞章句》及洪兴祖《补注》二书详於训诂,未得意旨,乃隐括旧编,定为《集注》。以屈原所著二十五篇为《离骚》,宋玉以下十六篇为《续离骚》。又刊定晁补之《续楚辞》《变离骚》二书,录荀卿至吕大临凡五十二篇为《后语》。而订正旧注之谬误者,为《辨证》二卷附焉。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较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对四库馆臣们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著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全部写出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全书二百卷,乾隆四十六年二月编撰完稿,四十七年七月修改定稿。虽然《总目》也有考证失误和评价失当之处,但其对目录学的巨大影响仍然不可忽视,是治学的重要指引。武英殿刻本完成于乾隆六十年,与浙本相比,各有千秋,互为补益。但此前影印以浙本为主,武英殿本流传不甚广泛。此次据天津图书馆藏清武英殿本原书扫描,并编制书名和人名索引,便于广大读者翻检阅读。
被称为 汗牛充栋,文化渊薮 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除以刘统勋、于敏中等30人为正副总裁外,下设总篡外、总阅处和总校官等,据"《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清单"所载,有362人在与了编篡工作,而其中又以总篡官纪昀、陆锡熊、戴震为有力。《全库全书》是我国百科全书,文化长城《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丛书o清高宗弘历(1711年- -1799年) 敕辑。弘历曾数诏各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设 四库全书馆"始修此书,至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综编抄录第1部,历时10年●此后又缮写7部,分磊于文渊、文源、文津、文翔、文汇、文宗、文澜7阁,现存文渊、文潮、文津、文澜4部,其余均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