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遴选苏轼诗、词、文拥有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予以注解与分析。将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分为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章节来叙述。每章导言串讲苏轼该阶段的经历,并要言不烦地涉及了影响苏轼人生的大事,如仁宗朝政治、王安石变法等。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既兼顾普通爱好者的欣赏兴趣,也包含苏轼研究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可谓是一般文史爱好者了解、研习苏轼其人其诗的上上之选。
《牡丹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明传奇的经典之作。点评者为清代学者的吴吴山的未婚妻陈同、妻子谈则、续娶妻钱宜,对《牡丹亭》情有独钟,从女性的角度赏玩评点,细致入微,留下了一段评点佳话。据康熙刻本整理。
《封神演义》一名《封神榜》,成书于明代中叶,与元人编刊的《武王伐纣平话》有相承关系,但人物大大增多,故事大大丰富,它将商、周之争的历史神话化,创造出众多为大众所喜闻乐道的神话人物和神幻有趣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超越自然的奇异色彩,数百年来久传不衰。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婉约词宗”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外的“丈夫气”、“志千里”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汴京待字和合卺初嫁”、“汴京泣别和党争株连”、“重返汴京和婕妤初叹”、“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的前前后后”、“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和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及其他”、“避难金华”、“定居临安”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如世人常谓赵李夫妇婚爱美满,《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则指出清照时有被冷落弃捐的“婕妤之叹”,凡此皆可新人耳目。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语言风格看似质朴,实则奇丽。《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部文人专集,此诗集收录了陶渊明毕生创作的100 多首诗文。他的诗文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在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恶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全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并配以题解、注释、译文以及对生僻字注音,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陆机《文赋》和锺嵘《诗品》,在中国文学批评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文赋》以赋的形式描绘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将写作时的种种情状,写得惟妙惟肖,曲尽其奥。语言华丽多姿,富于形象。《诗品》专论五言诗,选择古今著名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简短评论。从中体现锺嵘的诗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现将两书合为一册,详加注释,并有白话翻译。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撰有《孙子译注》一书,不但为《孙子兵法》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写了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这本《孙子兵法译注》即在郭化若《孙子译注》的基础上加上了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兵学之精华。书后附有《史记·孙子列传》,同时还附上郭化若《孙子译注》本的《前言》、《再版的话》。
三 字 经 三字经 / 2 百 家 姓 百家姓 / 33 千 字 文 千字文 /112 千 家 诗 春日偶成 程 颢/128 春 日 朱 熹/128 春 宵 苏 轼/129 城东早春 杨巨源/130 春 夜 王安石/131 初春小雨 韩 愈/132 元 日 王安石/133 上元侍宴 苏 轼/134 立春偶成 张 ●/135 打 球 图 晁说之/136 宫 词 林 洪/137 咏华清宫 杜 常/138 清 平 调 李 白/139 题邸间壁 郑 会/140 绝 句 杜 甫/141 海 棠 苏 轼/142 清 明 杜 牧/143 清 明 魏 野/144 社 日 王 驾/144 寒 食 韩 ●/145 江 南 春 杜 牧/146 上高侍郎 高 蟾/147 绝 句 僧志南/148 游园不值 叶绍翁/149 客 中 行 李 白/150 题 屏 刘季孙/151 漫 兴 杜 甫/152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153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154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155 滁州西涧 韦应物/156 花 影 苏 轼/157 北 山 王安石/158 湖 上 徐元杰/158 漫 兴 杜 甫/159 春 晴 王 驾/160 春 暮 曹 豳/161 落 花 朱淑真/162 春暮游小园 王 淇/163 莺 梭 刘克庄/164 暮
暂无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目前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本书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南唐另外两位词人李璟和冯延巳的词集。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全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其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历代注家众多,注释也是见仁见智。《老子译注》由罗义俊撰,是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老子》诸本之长校定而成。注释精详,译文流畅明白,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辨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多数李清照选集偏录言情之词,体裁、题材均颇单一,有意无意忽视了这位“婉约词宗”在诗文赋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外的“丈夫气”、“志千里”和爱国情。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纠此弊端,将清照一生分为十个阶段,精选其诗词文赋以见其所历所感及全面成就。注释赏析平易可读,方便初学入门;考证词调及作者事迹等,又见学术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