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道德经》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优选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道德经》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
陈曦译注的《六韬(精)/中华经典名*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采用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话体的撰述方式,探讨了政治学与军事学两大部分思想内容,《六韬》兼收并蓄了儒家的仁民爱物、墨家的尚贤节用、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罚严明等,同时又多有发展与创造。其中很大的亮点是反复倡导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的思想。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
陆机《文赋》和锺嵘《诗品》,在中国文学批评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文赋》以赋的形式描绘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将写作时的种种情状,写得惟妙惟肖,曲尽其奥。语言华丽多姿,富于形象。《诗品》专论五言诗,选择古今著名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加以简短评论。从中体现锺嵘的诗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现将两书合为一册,详加注释,并有白话翻译。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撰有《孙子译注》一书,不但为《孙子兵法》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写了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这本《孙子兵法译注》即在郭化若《孙子译注》的基础上加上了从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辑出的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兵学之精华。书后附有《史记·孙子列传》,同时还附上郭化若《孙子译注》本的《前言》、《再版的话》。
三 字 经 三字经 / 2 百 家 姓 百家姓 / 33 千 字 文 千字文 /112 千 家 诗 春日偶成 程 颢/128 春 日 朱 熹/128 春 宵 苏 轼/129 城东早春 杨巨源/130 春 夜 王安石/131 初春小雨 韩 愈/132 元 日 王安石/133 上元侍宴 苏 轼/134 立春偶成 张 ●/135 打 球 图 晁说之/136 宫 词 林 洪/137 咏华清宫 杜 常/138 清 平 调 李 白/139 题邸间壁 郑 会/140 绝 句 杜 甫/141 海 棠 苏 轼/142 清 明 杜 牧/143 清 明 魏 野/144 社 日 王 驾/144 寒 食 韩 ●/145 江 南 春 杜 牧/146 上高侍郎 高 蟾/147 绝 句 僧志南/148 游园不值 叶绍翁/149 客 中 行 李 白/150 题 屏 刘季孙/151 漫 兴 杜 甫/152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153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154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155 滁州西涧 韦应物/156 花 影 苏 轼/157 北 山 王安石/158 湖 上 徐元杰/158 漫 兴 杜 甫/159 春 晴 王 驾/160 春 暮 曹 豳/161 落 花 朱淑真/162 春暮游小园 王 淇/163 莺 梭 刘克庄/164 暮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全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其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历代注家众多,注释也是见仁见智。《老子译注》由罗义俊撰,是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老子》诸本之长校定而成。注释精详,译文流畅明白,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辨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鬼谷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代卫国人鬼谷子所著,是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鼻祖,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本书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配以多幅水墨画图,附录清秦恩复辑《鬼谷子篇目考》和《鬼谷子佚文》两种,是雅俗共赏、宜读宜藏的《鬼谷子》读本。
......
宋代是我国词创作的鼎盛期。现在可考的宋代词人有一千四百余家,共计作品两万余首。由上疆村民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加以导读、注释与翻译,导读包括词人小传和作品简介,词人小传简要介绍作者生平、创作风格等,作品简介对词作的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价值赏析,原文和译文以文白对照的方式呈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
《列子》是魏晋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也有着相当的文学价值。但历来学者因其为伪书而往往加以轻视,对它的注释整理或研究远不及对其他先秦古籍的集中,许多训诂和句义上的问题也纷歧较多,这就给我们的今注今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列子》版本较多,本书取《四部丛刊》的《列子》张湛注本为底本,并参阅清人汪继培校本(《湖海楼丛书》)以及杨伯峻同志所撰《列子集释》,凡于底本有校正处,不一一列出。这本《列子译注》由严北溟、严捷撰,本书在每篇正文前作一说明,要在点明主旨、结构和思想脉络。注释为求浅显通俗,不多引旧注,凡有诸家意见纷歧处,除极有必要,一般不在注中列出。今译则取直译,力求表达原意,能为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提供方便。
今天我们读《搜神记》,不可不知道一个事实,即《搜神记》原书已经在北宋末年的战乱中佚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人的辑本。《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年,他以佐著作郎领国史,著
《蒙求》是一本以介绍历史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读物,由唐朝李瀚编著。共2384字,收录约600个历史掌故。全书按韵编排,四言成一短句,逐联押韵,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典故。内容包括不同时期的历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目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