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库 要籍选刊之一,包含陈第《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两种古籍。 《毛诗古音考》一书,列举了大量的《诗经》用韵材料,并佐以《易经》等先秦古籍用韵资料,证明古音本与今音不同,破除了古人所谓的 叶音 说,提出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的著名论点。《屈宋古音义》则主要以楚辞的用韵资料为主,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观点。他的理论对清代的古音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此次整理,两书均以明万历《一斋集》刻本影印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辨斋本(简称明辨本)为参校本。同时书前附有整理前言,书后有序跋、年表等附录。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历史记录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拥有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历史记录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这部书稿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
酉阳杂俎》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唐人笔记。共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撰者是唐人段成式。关于《酉阳杂俎》的书名,《酉阳杂俎》所记内容,包括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作者将这些内容分类编排,一部分属志怪传奇,还有一部分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本书 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 。书中所记,或采缉旧闻,或作者亲自撰写,其中不少篇目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壶史》,抄佛书的《贝编》等等。在志怪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逸闻趣事和民间风情。
2012年9月5日,黄裳收笔,榆下寂寞,来燕榭不再有新作问世。从早期作品, 新闻通讯集《关于美国兵》,到陆续而出的《锦帆集》《榆下说书》《新北京》;从戏剧杂论《旧戏新谈》到藏书故事《珠还记幸》……93载岁月悠悠,黄裳大半光阴在书中——写书,读书,藏书,品书,评书。 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文集收录了作者一生的随笔、杂文、序跋、书话结集,“多论辩文字”,作者和柯灵、葛剑雄、止庵等有不少引人围观的笔战,小起波澜,也均被收录在内。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黄裳校注,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本体批评的模式。本书继承了上述本体批评的传统,把批评视角主要指向作品本体,品评优劣,划分等级,特别是吸收了吕天成《曲品》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扩展,成为一种 为深入的批评模式。 《玉簪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黄裳校注。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后潘
《春秋直解》,为郝敬《九部经解》中之一种,全书十五卷,书前另有《读春秋》一卷,可看作是郝敬解《春秋》之“纲领”。正文除僖公部分因卷帙较大分为两卷外,其余诸公每公一卷,卷十四、十五为《春秋非左》二卷,专论《左传》之失。正文体例,先列《春秋》经文,经文大抵以《左传》所附为准,《公羊》《穀梁》经文有异者注于经文后,另间附释音、释地名之小注。所谓“直解”,可看作是不取原有任何传文,直接从经文出发的解释方式。本次点校,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底本,校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两者不同之处,出校勘记说明,以助读者略明《直解》前后修改之迹。
《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屈大均的诗词,在当时即颇负盛名,清人毛奇龄称其“廓然于天地之间,独抒颢气。超然独行,当世罕俦”。(《道援堂集》序一)他的诗以五律见长,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不仅在岭南堪称翘楚,放眼全国,亦堪称 名家。词也 面貌,自成一家。因诗逾六千七百首,篇幅巨大,笺注为难。而词作仅三百余首,体量适中,故陈永正先生先取其词集精校详笺细注,以飨读者。屈大均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样。余祖明《三闾风教?读骚词》一文曾将屈大均词分为四类:“记游则文藻江山,陶写性灵;吊怀则俯仰古今,舒张郁勃;风物则比兴交错,即事见志;赠答则感怀家国,情致缠绵。”无论是那一类作品,其中佳者均能表现词人的志士心态与遗民情怀,并寄托家国兴亡之恨。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云:“大均负奇气,诗词郁勃坚拔,故国之思,溢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各八十一篇,共约十八万余言。它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 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编成,标志着我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到了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形成了一套以研究生命本质为要务的理论体系。它首创了阴阳五行病理学、经络学、藏象学、养生和预防医学、 望闻问切 以及针灸法,使之成为一部集古代医学之大成的 百科全书 。
本书共分十七卷, 收录了孔子语录, 包括: 孝本、五性、六艺、主德、臣术、交道、论政、博物、事谱、杂事、遗识、寓言。
本书是中古文学研究名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首席教授范子烨的学术随笔集。在评书、怀人、论学、忆往之外,作者对北方游牧民族音乐文化史 熟悉,还是一位乐器收藏家,其书斋名“鼓簧斋”即源于此。书中对少数民族音乐、乐器的介绍与评说,图文并茂,长人见识,新人耳目。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内涵很广,类别很多,又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古代小说的界限和分类,在目录翠上是一个有待研究讨论的问题。古人所谓的小说家言,如《四库全书》所列小说家杂事之属的作品,今人多视为偏重史料性的笔记,我们已择要编入《历化史料笔记丛刊》,陆续出版。现将偏重文学性的作品,另编为《古体小说丛刊》,分批付印,以供文史研究者参考。所谓古体小说,相当于古代的文言小说。为了便于对举,参照古代诗体的发展,把文言小说称为古体,把「五四」之前的白话小说称为近体士这是一种粗略概括的分法。本丛刊选收历代比较重要或比较罕见的作品,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标点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本则录用。个别已经散佚的书,也择要作新的辑本。古体小说的情况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书而异,不求
《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编选自l42种中国古籍,内容十分丰富。其内容包括,中国人记述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泰使节往来、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历代中国人对泰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宗教文化的认识。除正文外,编者还对史料作了必要的注释和考证,又附上主要地名索引和参考书目。全书内容丰富,既有历代私家记述,也有官方文书和档案。相关记述,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人物的记载较为清楚,且有连续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为《东方文化集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