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新的看法而修订前说。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编制了音序和笔画索引。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我国文字学目前的奠基之作品,实属历代学者的书目。大徐本《说文解字》是比较通行的版本,本次出版便以大徐本为底本影印,在保留原书旧貌的同时,对每个字的篆体处理为红色,以显字形;每字之上更参照现代拼音标准加以注音,以助识读;文末附音序和笔画两种检字表,以便查找。
一、本书原文以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陈昌治刻本为底本,注释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底本,同时参考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标点、校勘。 二、本书首列楷书字头,次列原书小篆,小篆字头后为汉语拼音和大徐本反切注音;其次为原书说解文字;再次为【译文】和【注释】,【译文】是对原书说解文字的翻译,小篆字形、说解文字的校释俱在【注释】中说明,对徐铉新附字皆全录。 三、本书字形,主要依据陈昌治本,参考了《说文解字系传》等。说解文字中的异体字,一般不作改动。凡避讳字皆统改。 四、本书字头前缀的篆字经过重新誊写;所有内文中出现的籀文、古文等,都首次给出相应的汉字,必要时在字后加注了原始字形的写法。
汤可敬译注的《说文解字》是汉民族 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 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本书以部首为纲,在参照《说文解字》的基础上,追根溯源,用形象、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的方法科学讲解其源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涉及天文、历史、地理、物候、礼仪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具体介绍每个汉字前都列举了该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还配有约240幅精美插图,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加强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以具有中等及中等以下古文阅读能力的读者为主,以便他们了解《说文解字》中单字条目及其使用。所以,释义的选取,以常用为主,同时收录个别生僻义项,对于不常用的、过于生僻的义项原则上不予以收录。
可以说,本书对人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特别是对形声字、会意字的认识和理解,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文字之理,窥造字之因”,便是编者编撰本书目的之所在!希望读者在阅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对中国的文字有一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