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综合性整理,内容涉及古代历史、考古、民族、民俗、哲学、宗教、天文历法、音乐舞蹈、语言、文学、神话学、人类学、古典文献等诸多学科。本书对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庙制、郊祀、宗庙中的祭祀礼仪、丧葬中的祭祀礼仪、巫的起源及其人体牺牲源流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作者将民俗调查、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出土文物等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对古代社会祭祀现象作了具体分类与描述,并对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作了深入的探讨,全面展示了现代人们比较陌生的古代祭祀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 《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本书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 以文图并茂的形式, 叙述了畲族的历史渊源、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
鹿洞自中唐初建,历经五代、两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屡次遭战乱废毁,又屡次经有心人重建。白鹿洞书院的千年兴废是一面中国历史文化之境,照见了王朝更替、时代兴衰,映出了一条中华民族时隐时现却永不枯竭的人文血脉。
《江西文化概论(修订版)》通过研究江西历史上的文化人物、事件和现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示江西文化发展的历程,进而为探讨江西文化特质作出一些贡献。《江西文化概论(修订版)》旨在引导读者了解江西文化的辉煌过去,认识江西文化的特质,扬弃其中的糟粕,为树立江西文化品牌、推动江西文化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鉴。
本书对的概念作了概念上的分析以及历史的考察。与人们的基本生活内容,即衣、食、住、行相关,与需要和欲望关系密切。作者将之视为政治学的基本主题,历经了从古典、中世纪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着重探讨了不同学派和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对的不同处理。其中成就尤其讨论了对“去道德化”的问题,解读了柏拉图、古罗马哲人、基督教早期以及现代思想家马克思、斯密、康德和休谟等人对概念的探讨。从而提示了与必需的区分,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认同的变化。
《格萨尔》流传千年,在当代社会其传播方式与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书将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本书共分八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对《格萨尔》史诗的传统传播方式及其现代变异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注重对当代说唱的动机、时间、场合、环境、媒介及受众群体等传播要素的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内核,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结了中原的历史,影响着中原的当代,并将开启中原的未来。贾文丰编著的《中原文化概论(修订本)》以“经”“纬”结合的笔法。 地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概貌,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第一部分都由历史文献(都跟《史记》有关)的细节出发,但问题虽小,牵涉却甚大,前者是近代以来中国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新的合理解释,可谓新的发明。第二部分也包括掌故的成分,如梁鸿志、章士钊,都可归入诗学的范畴。第三部分问题也很重要,末篇虽针对西方译著的脚注传统而作,但实际上也有关中国传统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