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510-608),俗姓王,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王羲之第七世孙。王法极出身于累世书家,从小就勤学苦习,后与弟弟王孝宾一起被征辟到京城太学就读,师从南朝书法家萧子云。在此期间,梁武帝萧衍为了教化百姓,命侍臣从王羲之书札中摹拓出1000个不同的字作为识字习书的教材。又命员外侍郎周兴嗣将这1000个字编成了琅琅上口的韵文。不久,他又诏令萧子云摹写一册《千字文》。为了不辱皇命,萧子云挑选学业、书法不俗的弟子王法极做他的助手。因此,王法极得以进入内府的藏书阁,在那里阅遍了先祖王羲之的许多墨迹,发誓要弘扬王家书法,将先祖笔法传诸后世。为了能专心于书法,免除世俗的纷扰,他决定遁入佛门。在老师萧子云的引荐下,王法极兄弟俩在京城建康剃度为僧,哥哥得法名智永,弟弟得法名智欣。大同二年(537),兄弟俩
当代书法正沿着各执一端的两极发展。 仅仅二十多年时间,中国书法界已经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观念过程。然而作为不断异化、成为时尚的泛文化流行艺术的一端,除了日益走向边缘之外,到底能给书法带来什么?而且,回避躲闪的所谓创新法则在永无休止的新潮面前,还有多少空间?当人们将反省的视角转向另一端时,便会不无发现地看到,依然有人坚守着传统的阵地,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深植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沉寂而又勤奋地前行着。 近日,吴建贤新作楷书《三字经》,对于上述问题,深有触动,并有所感悟。盖世间万事,弃远求近,趋乐避苦,均属社会普遍心理;能够以身犯险,置易就难者,百不及一也。所以自古以来学书者不可胜数,脱颖而出者寥寥无几:如果更进一步,推求在书法史上挺挺独立,旧然超群者万万之中一二人而已。
《中国美术百家:一空山人》收录了一空山人近年来创作的绘画作品60余幅,包括《太湖组画》、《东山太湖有此景》、《莫高窟印象》、《秋山读老庄》、《流水绕孤村》、《荷塘清趣》、《多少楼台烟雨中》、《市井小趣》、《幽人独来往》等,此外还收录了朱新建、钱绍武、梅墨生等撰写的评论,对于读者理解画家的作品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钱文忠先生对《三字经》的解读,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他所举例证皆是现实的、实际的,深入浅出,到位而生动,体现着独特的“钱氏魅力”。 本册为下册,包括了从“周武王,始诛纣”、“周辙东,王纲坠”等到“苏老泉,二十七”、“谢道韫,能咏吟”等的二十一讲内容。
这不是一部典型图画书,而是一本图画书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它用幽默诙谐的寓言故事,讲述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寓言就如同一场独幕剧,情节紧凑,寓意深刻。睿智的鸭子姐妹,聪明的母鸡,尴尬的大熊,蠢萌的野狼,幸福的老鼠……动物主角们个个性格鲜明,特点突出活现,结局令人或沉思或捧腹。它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大人领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的出版,随着2009年春节期间钱文忠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开年的重点图书《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书,将于2009年2月28日在全国各书店同步上市和读者见面。《三字经》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钱文忠先生是著名国宝级大师季羡林教授的入室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