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 从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等五个方面,以六个篇章的篇幅,翔实、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及思想沿革,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哲学普及性著作。本次出版参考参照中华书局1936年4月版。 《国学指导二种》 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部指导年轻人如何阅读国学经典的作品的汇编。《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1923年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并 督责甚急 ,先生 竭三日之力 完成。书稿从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韵文书类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随意涉览书类 等六个方面,为年轻人开列了一份国学经典阅读书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任公先生1923年在清华学校
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世有度,便是规矩。规矩不是逢场作戏,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写作的一本解读孔子思想的哲学读物。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 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着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 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 仍然有现实意义。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南朝梁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
《中华人文精神增订本》对中华人文文化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等。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