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撷萃》,本书稿是“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的一种。将中国服饰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服饰史话、服饰礼仪、服饰艺术、服饰美学等方面,用文图并茂的形式展示给现代读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便于现代读者在短时间里了解中国服饰文化遗产独特的内涵,是一本介绍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通俗性读物。
作为服饰文化史的研究,本书探讨20世纪汉族服饰的各个方面。服饰包括服和饰两大部分。其实,服和饰是结合的,是一个整体,往往不能分开;如果分开,就出现奇怪的现象。例如,日本民族服饰,包括和服、和式发型、和式屐、化妆等因素。同样,彝族的服饰,也包括头服、头巾等多种因素。所以,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才勉强把它们分成服和饰两大类。
《红楼梦》是一个梦,这梦是人生的,也是服饰的;这梦属于曹雪芹、贾宝玉、林黛玉们,也属于那许许多多的红楼迷们。书中服饰的描写,也正反映了曹雪芹曾是繁华生活的经历者,他的尊贵与生俱来,因此服饰的描写并不是他用以显耀自己身份或学识的手段,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是一部浪漫的写实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不同行业的人们从这部名著中都会搜寻到与己相关的蛛丝马迹。老中医读《红楼梦》,喜欢盯着那恰如其分的药方;园林建筑师读《红楼梦》,其眼光所在自是错落有致、气象万千的大观园;美食家读《红楼梦》,吸引他们的必是那一道道精致的菜谱;服饰研究、欣赏者读《红楼梦》,则会充分享受《红楼梦》所展现的各式各色、雍容华贵的服饰韵味。 《红楼梦》是以贾府为中心来写贾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十余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话说中国:服饰》将中国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的研究成果,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中华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同时,《话说中国:服饰》还在各卷本中穿插了若干知识链接和小栏目,以增强读本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的与辉煌,我们在编辑体例上采用了图文互注的形式。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精选了若干多幅精美的图片,包括遗址复原图、文物照片、名人画像、山川风光、社会情景图以及各种图表等,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
近一百年间,我们国家经历了腥风血雨的历史转折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赶走了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历了那物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节衣缩食,崇尚艰苦朴素,身上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在那“全民皆兵”、“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里,绿军装、绿军帽曾经是最令人羡慕和魂牵梦绕的时髦装束;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力于经济建设,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的衣着装扮与过去相比,其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纺织服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伴随着生产水平、经济基础、物质文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而同步进展。因此,对人类衣冠服饰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些侧面情况,增加我们的历史知识。 这些记载,给我们研究中国古代衣冠服饰制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例证。专志记述虽然十分详细,但和出土的石刻、壁画实物校核,却尚有许多不尽相符之处。究其原因,大凡有二:,文献记载的冠服制,多是统治阶级朝会、燕享、郊天、祀地等礼仪的服用制度,而石刻、壁画所反映的则多是平时燕居生活和奴隶劳动的情况;第二,后朝人修前朝历史,其时间相隔,或有数百年,中历战乱,资料多有散佚,征集难于周备,加上墓葬实物尚未出土,对于某些服物的认识或有借助想象或推测,以至于难以准确。例如,依史志记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