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萃集东南佛国楹联108幅,将楹联辞采与精美书法汇为一集,并配以楹联环境照片。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佛教楹联尤为普遍。本书在展示中国楹联艺术书法的同时,对每幅楹联加以历史文化解释和书法点评,具有观赏性、知识性、收藏性等多重价值。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传统家谱例析》,主要分析传统家谱是怎么编修的,存在哪些问题,下篇为《新编家谱例析》,主要针对传统家谱,以《郑氏国发公支派新编家谱》为例,详细说明今天的中国人该如何编修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家谱。本书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典故,同时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深入浅出,生动可读,既有严谨的史实考据,注解引用,又有丰富翔实的人物故事,配文图片。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操作方法,从溯源祖上到分代分支,从制定凡例家训到宗亲联络组织,分章详解,清晰明了,方便简单。
该书从中国的历法源头说起,用作者的节气与物候作品和相关阐述科学表现了“历法之源”地的节气与物候景象,图解了中国古代专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具有呈现的科学性和标准性。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节气与物候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农事、节日、诗歌、民俗等文化用文字娓娓道来,独具科普特色。
《目连戏/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丛书》是对河南省稀有剧种目连戏的介绍与研究,较好反映目连戏的现状、历史演变,对这一传统剧目的保护起到的推动作用。目连戏,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剧目总称,是目前有据可考的一个戏曲剧目,萌发于宋代的勾栏瓦舍中,河南是目连戏的故乡。它的发展变化,几乎与中国戏曲的演进历程同步,被誉为“百戏之祖”和“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目前所见很早记录“目连戏”的文献是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一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广阔的流布区域,儒释道合一的故事内容和别具特色的演出风格而独立于剧种之外,自成一体,成为重要的戏剧演出形态,它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并在后世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以其兼收并蓄的态度吸收了大量地方性民俗,形成别具
《老北京的生活》是北京民俗学家、掌故大家、曲艺研究专家金受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六部分记述了老北京的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下层剪影等风物人情,文笔质朴自然、幽默活泼,是读者了解老北京民俗文化、历史掌故不可多得的普及性读物。
《敖汉老民俗》通过流畅的笔触,从居住、饮食、服饰、生产、技艺、信仰、婚嫁、丧葬、宗亲、节日、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敖汉地区的民俗作了细致的描述,大致还原了20世纪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是一幅丰富多彩的敖汉风俗画,为后世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