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以下简称 联盟 )成立于2014年10月,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发起的非营利性组织,联盟会员校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119所学校。联盟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每届年会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研讨。2015年联盟*届届年会主题为 阅读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6年联盟第二届年会主题为 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年会成果、广泛传播年会声音,将各国基础教育学术成果、实践成果迅速转化为大众认知,参照国内外会议通行做法,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现将年会中外专家发言讲演主要内容,撷其精华、结集出版。
本书通过对四川的文化现状与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研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本书便是在这一题域之下,结合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对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分析论证。
教育机会分配既是个抽象的概念,又是个很现实的民生问题。其分配的公平性不仅在于入学机会获得上的公平,也在于受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条件保障与对待上的公平,甚至可以包括受教育结束后的就业与社会流动前景的公平。 《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通过对全国9省138所各学段学校1023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的认识情况,并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据此提出了促进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分配的政策建议。
本书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40年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经验。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从总体上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与班集体建设”“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创新创业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11个专题,在每个专题的具体写作中,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对专题内容进行纵向梳理与研究分析。旨在通过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030年是我国从全面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强国、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未来15年也是中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将是什么样?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在世界教育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又是如何?本报告依据的统计数据、采用规范严谨的模型方法对此进行预测分析。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复杂的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2030年的中国教育将呈现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型教育体系基本建成,面向人人、提供有选择的高水平教育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教育总体上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如果不对教育系统进行结构变革,2030年中国教育仍将存在如下短板:中小学班额偏大问题仍然突出、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新视野 文化遗产保护论丛 出版在即,出版社嘱我写一个自序。心怀往昔,愿以时间为轴写出自己简短的感言,希望聚焦有启迪意义的文化历程,也希望表达充满真情实感的 乡愁 。 2011年8月25日清晨接到通知,我将要离开工作近10年的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消息突然,没有精神准备。记得当天上午工作日程是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做专题报告。一路上,10年来的工作情景在脑海中闪过,想到在走向新的岗位之前,应该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交接,于是到会场后便放弃了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演示内容,改为讲述参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会,将近两个小时的畅谈,仍感意犹未尽,充满着回望与寻觅的思绪。 如今看来,当年的工作状态可谓 不堪回首 。就在接到通知那天之前的一周内,还经历了 南征北战 的过程:8月18日在吉
2014年9月16日是《世界知识》杂志暨世界知识出版社创立8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让新老读者了解世知历史、共同回顾与展望,让新老员工铭记社史、开拓奋进,世界知识出版社80年社庆编委会特编纂此书。本书分为七部分:1、社史回顾;2、领导人关怀下成长;3、胡愈之的出版人生;4、金仲华与三个地图绘制专家;5、一本杂志的抗战;6、难忘的世知情缘;7、书刊封面剪影。
本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借鉴并学习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和系统学等相关知识,采用走访调查等方法,对目前国内课堂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详细的了解,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具有实效性的课堂管理策略。
新视野 文化遗产保护论丛 出版在即,出版社嘱我写一个自序。心怀往昔,愿以时间为轴写出自己简短的感言,希望聚焦有启迪意义的文化历程,也希望表达充满真情实感的 乡愁 。 2011年8月25日清晨接到通知,我将要离开工作近10年的国家文物局,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消息突然,没有精神准备。记得当天上午工作日程是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做专题报告。一路上,10年来的工作情景在脑海中闪过,想到在走向新的岗位之前,应该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交接,于是到会场后便放弃了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演示内容,改为讲述参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体会,将近两个小时的畅谈,仍感意犹未尽,充满着回望与寻觅的思绪。 如今看来,当年的工作状态可谓 不堪回首 。就在接到通知那天之前的一周内,还经历了 南征北战 的过程:8月18日在吉
本书是我国部全面系统地阐述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专著,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事业要遵循分类指导、分类改革的原则。对分类的正确理解应是按类型分类而不是按行业分类,分类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是对文化事业组织按类型进行科学分类。本书从公益性与营利性两个本质特征出发,创新界定了文化事业按类型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准,将文化事业分为类:公益性文化事业、非完全公益性文化事业、非公益性文化事业。 对公益性文化事业,重点是进行机制改革;对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应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重点是体制改革。非完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公益性文化事业和非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从操作层面上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