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三千年》是美国玛雅文明研究代表人物西尔韦纳斯·莫利先生的经典之作。莫利先生通过自己在尤卡坦半岛 20 多年发掘与考察的经历,以专业的视角、流畅通俗的笔触,展现了玛雅文明的历史和面貌。可以说,本书是 部从地理、历史、天文、历法、习俗、艺术诸方面,融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深入呈现玛雅文明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研究玛雅文明的 著作之一。
本书回答的是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的回答大都局限于“西方中心论”。文一用硬核的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作支撑,跳出文化与制度陷阱,采纳“ 竞争体系”这个框架,论证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不是因为缺乏民主自由、理性思维,而是因为长期处于和平富足的大一统环境,缺乏参与 军备竞赛和商业竞争的意志及“困而知之”压力。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涉及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深刻的论证,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理查德·迈尔斯所著的《迦太基必须毁灭(古文明的兴衰)(精)》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记录了迦太基文明的完整历史。从它在黎巴嫩腓尼基人聚居点的起源,到作为一个地中海帝国被神化和一代传奇英雄汉尼拔的横空出世,以及与罗马之间至死方休的血战——地中海争霸的战火将迦太基的都城夷为平地,其全部属民被屠杀或者变卖为奴……文明的兴衰和 不妥协的斗争,其背后是西方逻辑下的历史进程。
国内外不同时代的学者已从各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美学做过很多研究,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这种研究引向深入,这是本书面临的任务。为此,作者结合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外文资料和近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学理论思想、具代表性的美学家和具影响力的美学流派,努力向三个方面深入:向原著深入——细读原著,准确理解古希腊罗马美学史中的各种概念和术语;向横向深入——加强研究与美学思想有密切关系的那些思想文化现象,充分揭示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向纵向深入——研究美学史中实际存在的历史影响,以帮助我们认识西方美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借此,读者可以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古希腊罗马的美学思想。
君士坦丁一直被视为上古晚期最重要的一个皇帝。他坚强有力的个性奠定了欧洲后古典文明的基石;在他统治期间,适逢多事之秋,极富戏剧性。他在米尔维桥的胜利是世界历关键的时刻之一。 但是君士坦丁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这些争议从古代就已开始。叛教者尤里安指责君士坦丁贪婪浪费。异教史学家索西穆斯认为(西方)帝国的瓦解,君士坦丁难辞其咎。从另一方面来说,基督徒拉克坦提乌斯和优西比乌斯认为他是上天挑选来造福人类的人。这种正面看法在整个中世纪都占了上风。 君士坦丁实质上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个人满脑子都是野心和追求权力的欲望;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不惜牺牲他人性命的人”,一个习惯违背誓言的人。而且这个人在宗教方面,不但不一致,而且还“刻意毫无理性”。
16世纪的日本正处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本书以家族为单位,介绍了32位战国大名及156名战国武将。他们在混乱迷离的时代,建功 立业,青史留名,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开创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奥州霸者“独眼龙”伊达政宗,“义理圣将”上杉谦信……他们的生平、功绩数百年后仍让人津津乐道。 本书配以精美的插图,收录了188位活跃在乱世的日本战国武将!
16世纪的日本正处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本书以家族为单位,介绍了32位战国大名及156名战国武将。他们在混乱迷离的时代,建功 立业,青史留名,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开创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奥州霸者“独眼龙”伊达政宗,“义理圣将”上杉谦信……他们的生平、功绩数百年后仍让人津津乐道。 本书配以精美的插图,收录了188位活跃在乱世的日本战国武将!
本书共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当代史三个部分,以时间为序,通过“文明兴起之前的人类”“世界古代文明”“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等九个篇章的内容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
您是不是: 对古埃及完全没有基础知识,想了解它却不得其门而入? 有意了解古埃及文明,却因不甚清楚其历史朝代而打退堂鼓? 正考虑去埃及旅行?或者已经去过埃及,因而更想深入了解它? 不论您是上述哪种人,这本书都适合您。 另外,写作这本书时,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让内容流于肤浅,因此我相信即使您是感叹难逢敌手的“埃及通”,也能从这本书获得新知与乐趣。 总之,只要是脑子里曾经闪过“埃及”这个念头的人,我想都适合看这本书吧。 您想不想知道: 古埃及人认为进行思考的器官是心脏? 木乃伊的词源是“柏油”而不是“绷带”? 埃及某处神殿曾出土三十万具猫咪木乃伊? 木乃伊曾经多到被拿来当火车燃料以及肉品包装纸? 埃及艳后之所以迷人,其实全靠她一张嘴……的声音?
一部用当代人视野和观念写作的汉语世界史,一部好看的世界史。“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之《罗马帝国睡着了》,纵览罗马帝国的起源、兴盛以及衰败的历史发展脉络,描述了地中海的蕞尔小族,用武力和鲜血铸造了一个的庞大帝国,却最终经受不住岁月摧残、蛮族打击而走向灭亡的3000年历史进程。 作者文笔幽默诙谐,犀利戏谑,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血性尚武的罗马人,训练有素的军队,张弛有度的政治制度,后世引为圭臬的法律,泽被后世的建筑、史学和文学,包容的谦卑和博大的胸怀,成就了长年占据环地中海舞台中心,横跨古代亚、欧、非洲的“永恒之城”罗马。这个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千古之城,如今睡着了。
“犬儒”(the CyniC),作为一种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来理解,可以说古今皆有,只是因时因地因人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然而,“犬儒”作为对奉行信仰、坚持主张、持有理想、实践一种独特的苦行生活方式的部分哲人的固定的、明确的称谓,却是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社会出现的。按照传统的说法,犬儒是指苏格拉底(Socrates)弟子之--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创立的那一学派的成员。从此,犬儒或作为个人,或作为一种群体类别,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古希腊、罗马世界存在了约八个世纪。这样一个独特的哲人群体从出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古代及后世的广泛关注和好奇。由于观察者或研究者总是站在各自的时代立场,戴着各种有色眼镜(有时并非有意识)去看待他们,因此,毁之誉之,褒之贬之,即使对同一人物、事件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可以说,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