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生龙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 五月花 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
......
在本书中,雅斯贝斯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 世界历史中存在着一个 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印度、西方相互独立地完成了结构相似的文明革命,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开创了它们各自发展的新起点。这些人的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雅斯贝斯还指出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思考了世界统一的可能性。
在本书中,雅斯贝斯提出了一个 观点——世界历史中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印度、西方相互独立地完成了结构相似的文明革命,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开创了它们各自发展的新起点。这些人的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雅斯贝斯还指出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思考了世界统一的可能性。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断特写,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第四册是《文明之光》系列的最后一本,每个章节依然相对独立,分八个专题介绍了影响近代文明发展的科技、艺术和政治领域的重要进步,并重点介绍了从1到N的发明创新过程。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系列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本书涉及人类历史诸多方面的论述,十余年来长销不衰。作者是史学大家,他把中国历史和文化放入世界文明发展中,以游览大江大河的 化视角,将从远古到当今一万年的中外文明、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于一册,复杂的历史在书中显得纵横交错,深入浅出,尽显长程发展的大脉络。
《苏伊士运河史》是欧洲学界的 的地缘政治名著,讲述了苏伊士地峡发现、苏伊士运河开凿与通航、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历史。从苏伊士地峡到苏伊士运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与法国发生了哪些争端?埃及地方势力在苏伊士运河开凿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拿破仑·波拿巴对苏伊士运河的认知和构想是什么?法兰西人是如何在争夺苏伊士运河开凿权、经营权、管理权的过程中占据上风的?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如何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英国与法国的矛盾为什么变得 激烈?英国采取哪些策略逐步控制苏伊士运河、改变战略劣势的?苏伊士运河在英国的管理下的经营状况如何?为什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维持 霸权的关键钥匙?本书将详细解答。
本书试图把古代埃及的法老比较详细和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书中的章节按照专题划分。但是在各个章节里面基本遵循时间顺序。采用这种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编排体例。目的还在于把古代埃及的各个法老放置到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当中去考察。书中使用了不少埃及学界的术语,但是为了不打断阅读的连贯性,作者试图在上、下文中解释有关术语,只是在涉及到原始资料时才加注。为了把古代埃及的法老“塑造”得真实可信,书里除了引用大量古代埃及的文献外,而且还有针对性地配置了大量图片。
在那年夏天,美国的股票市场欣欣向荣,总统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了大洪灾,还有一场举世哗然的大审判。在那年夏天,美国人还见证了有声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发明和一个黑帮头子的盛极而衰。当然,那年夏天还与两位“凡人英雄”密不可分:一位是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航空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另一位则是“棒球 伟大的球员”贝比·鲁斯。在布莱森著,闾佳译的《那年夏天(美国1927)》中,作者用“万历十五年”式的写史手法,将各种人物和事件巧妙地拼接为一面“叙事之镜”,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让我们在幽默睿智的文字后见识到了喧嚣的冒险、盲目的乐观和狂热的谵妄。布莱森不仅带我们回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生活的“那年夏天”,还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历史叙事的优雅之美。1927年的美国已是一个
一月辞旧迎新,庆祝宴会络绎不绝。二月多雨时节,炉前取暖,休养生息。三月四月迎春播种。五月六月割牧草,剪羊毛。七月八月收获稻谷,打麦去糠。九月酿葡萄酒。十月犁冬麦田。十一月用橡子催肥林里的猪。十二月忙宰杀备粮,迎接下一个年度。 中世纪比我们所以为的更明亮些。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骄傲。本书是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史会的心血之作,它在收集大量原始资料文献和历史图片的基础上,集中紧凑地呈现了这所战时流亡名校的漂泊历程。关心西南联大校史以及中国大学史的人士不可不读。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 作者韩毓海是北大新锐学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作者行文有意针对时下热点话题,把视野引向基层,引向世界,引向大历史,从而让大众也能看清国际金融动态,以及中国的应对和走向。
上个世纪20年代,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上个世纪30年代,丰子恺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上个世纪40年代,钱穆说:“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下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