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四版)/近距离看美国之二》作者继续以书信的形式,从 总统是什么? 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 平衡和制约 去实施对权利的监督和限制。
自智人踏上演化之路起,人与物的关系便牵引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从游群到部落到酋邦再到国家,从起初掌握用火的奥秘,历经石器、青铜与铁器时代,直到工业与信息文明,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被与其紧紧纠缠的造物命名和定义。今天,人们感叹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物的依赖,殊不知自远古时起,人类便一直如此。 带着对人?C物关系的追问,考古学家伊恩 霍德带领读者返回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从谷物的驯化到轮子的发明、从棉纺织工业到消费资本主义,借助考古学独特的远见,重新思考人类的演化方向,审视我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卢沟桥事变之后,金门、厦门和福州先后沦陷,福建沿海(后来还有华东地区)的众多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相继迁入闽北山区。一时间,各领域大量的学者教授、文人墨客,如萨本栋、汪德耀、许钦文、施蛰存、黎烈文、何炳松等,漂泊在永安、南平、长汀和邵武一带。他们不失民族气节,不畏艰险困难,为中华民族保存文化火种、延续教育命脉而不懈地努力。本书挖掘出大量史料,超越以往关注抗战文化的视角,观照更广阔的时空和更广泛的文人群体,以丰富的细节再现了东南小后方弦歌不辍的精神状态,与西南大后方遥相呼应,给今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力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黄仁宇著的《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问世后,风行数十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优选的20本书”、中国出版科研所“新中国60年拥有影响力的600本书”、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等。中文增订纪念本核校全部文字,改正多处错误,并增收历史图片数十幅及黄仁宇先生《1
《道界百仙》共十章,分为创世神、天尊神、星宿神、游仙神、真人神、护法神、佑民神、居家神、山泽神、匠作神,系统地介绍了100位神仙。本书图文结合,资料详实、描述准确,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中国民间崇拜文化丛书系列中的一本。旨在增加读者的神仙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从慷慨悲凉的建安七子,到魏晋禅代之际睿智却凄凉的正始名士,从放荡不羁却落入凡尘的竹林七贤,到五胡入中原、世乱时危而狷介轻狂的中朝名士,再到晋室南渡之后的一手麈尾轻扬一手挥鞭北指的太元名士,他们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他们中天姿秀出者甚、精神高洁者甚、行止彪悍者甚、蛇精病者甚。他们终于脱离了道德模范高高在上的神坛,变成了活泼泼的值得尊敬让人欣赏却无法复制的个体。这么多闪烁着智慧和生命之美的个体,如同当风的披帛,如同流过溪涧的酒觞,如同和暖的阳光,给了我们俯仰天地的情怀,给了我们高贵、直率又让人喜爱的范本。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时代,拥挤而焦虑的十字路口,希望 多的人看到他们。
本书为 叙旧文丛 之一,是作者从个人视角出发,对其本人家族史、社会关系史、个人史的一种全面梳理,追溯晚清民初中国东南海岛一个乡绅家族的历史变迁与人事今昔。全书集家族、家庭、个人的记忆与传记于一体,史料均为一手的书信、日记、老照片等,但并非全景式展现其历史,而是截取其中有特色的部分,意欲以小见大,窥测时代变迁。
《岩中花树》的故事时间,从王阳明出生的明成化六年(1472)至章学诚去世的1801年,凡二百余年,跨越明中叶-晚明、清初-清中叶这三个阶段的社会历史时期。本书选择了王阳明、黄宗羲、张苍水、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物为个案,试图从时代和个人生活的铺陈中,呈现出16至18世纪江南文人思想、学术的嬗变轨迹和各自的精神肖像。 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间精神与思想的传承,也会看到他们或以身殉道,或在书籍与学术中销磨终生,或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声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内心世界的成长与衰败,无一不在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与纠缠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阅读近代报刊资料时,挖掘的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的结集,讲述了众多近代人物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史料丰珍,颇有风趣。作者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风土人物的钩沉发掘,对于近代以来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书中所用材料均自旧书旧报中挖掘,有资料之独特性,写作的素材都是前人从未提及的独家段子。书中所载掌故,皆娓娓道来,多白描,少评述。近年来,学界对于近代期刊报纸的研究整理并不少见,但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名的大报、大刊。而从本书所引用的材料来看,作者选择的都是一些偏门的、地方性的小报小刊,比如《苏州明报》《大光明》《吴县日报》《古今》等,且不说对这些报刊所载内容的爬梳、整理,即便是搜集这些报刊也殊为不易。由此也可见出作者别样的史家眼光及占有资料之丰富。本书是典型的 史料派
《历史的镜子》为吴晗解放前所作,出版于1946年。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他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集中论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政治的腐败、人民的困苦与国家兴衰治乱的关系。提出了改良社会风气,限制权力,根除腐败,实行治人与治法结合的民主政治,报刊与言论自由等众多现实的问题,很有启发意义。 本次出版,做了增补,增加了吴晗关于明代政治、古代军事的研究,爱国人物的事迹、古人发奋读书的故事。希望本书的出版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并从历史故事中培养爱国情操和吃苦奋进的精神,对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成就有所裨益。
郑板桥为 扬州八怪 之首,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继承者与叛逆者。他的 怪 尤其著名:画怪、字怪、人怪,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盛传不衰的话题。 本书作者花费多年时间对郑板桥进行研究,对他的一生经历进行考证探讨。全书共分为十一章,按时间顺序,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书、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内容简介】: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会议主要研究了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斯特蒂纽斯作为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全程参与了会议,是重要的决策人之一,其回忆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