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集》是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将50年研究、创作成果首次结集,亲自批阅增删,集学术、通俗著作17部、24卷,另加附集1卷,合为18部、25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学术部分9部、12卷,包括《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讲谈录》。其中《清史论集》《讲谈录》为阎崇年首版的*作品。 通俗部分8部、12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 附集《合掌录》,为阎崇年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谈禅、讲史、养生、修心、悟性。 分册简介 1.《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朝(1636-1912,1644年建立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境的中央政权。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老城)。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为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从此清王朝基本控制整个中国。 清朝共历12位皇帝:入关之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之后的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至康熙朝,平三藩,收台湾,清朝统一全国。历经
本书以人性解史,以趣味说史,将整个大清王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分为 天朝上国初长成 、 跃马中原,扶摇直上 、 夕阳残照:在残败家园被辱的岁月 三个阶段,从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写起,从跃马中原到驰骋天下,从统一全国到丧权辱国、宣统退位出宫,记述了大清王朝近300年的历史史实。
《吴晗论明史》从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社会发展的各个维度对明朝进行了深刻解读,系统阐述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等等,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吴先生的文字功底又很了得,文笔通俗流畅,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通俗性普及性不言而喻。
本书从乾隆六十年开始,在整整五年的时间跨度中描摹宦情、勾勒人物,军国大事、两朝帝王以及许多朝廷大员涵括其中,而着力点仍在于禅让的三年。禅让的三年,所有重大事件都离不开三个人:弘历,和珅,颙琰。这是大清王朝wei一一次禅让,也是一个政治结构复杂的时期,是清代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禅让,是弘历暮年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虽远非他期盼的那样美好,却也是乾隆帝遵循儒家理念,希望将治统与道统整合为一的尝试。上皇逝后,嘉庆帝高扬起 守成 的旗帜,对求新求变公开斥责,对外部世界更为骄矜排拒,浑然不识间把国家带入深渊。同时,禅让的三年,是和珅由宠臣走向权臣的得意旅程,也是他的人生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