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战败》介绍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令人震惊:更迅猛、更无畏、更成功,然而终也比任何人能够想象的更疯狂、更危险、更具有自我毁灭性 这是一部美国学者的日本史研究著作,文本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与学术资源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 精读》是日本当代思想家子安宣邦对福泽谕吉的名著《文明论概略》(1875)的再解读。《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走向,后经丸山真男等思想家的阐释,成为介入当代思想生产的经典文本。作者把《文明论概略》放回到日本近代初期的历史语境中,并参照近代日本实际走过的历史轨迹,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分析了其中的思想洞见、偏见和内在矛盾。子安宣邦通过精读福泽谕吉这部为回应19世纪后期亚洲发生的巨大转换而写就的著作,提出了如何重新审视历史,以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 全球化 处境等问题。
这是乱世的尾声,也是两百年和平盛世的先声。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列岛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一百年,伴随着无数旧事物的毁灭,新事物诞生,社会发生转型,无数英雄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相继掌权,规定了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 织田信长率先兴兵统一天下,建设都市、颁布重商政策,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丰臣秀吉取而代之,建立关白政权,实行检地与土地改革,但仅为一代之主;乱世终结于德川家康之手,江户幕府成立,太平盛世到来。同时,民众结成团体反抗威权,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暗中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本卷立足于一个世界格局日益动荡、不同文化圈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国际视野解读三代霸主的行为逻辑,力图还原真实的人物性格,并剖析日本列岛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性。
讲谈社 日本的历史 共 10卷,4112页,200万字,介绍了日本上下2000年历史 。 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确立到摄关制度的粉墨登场,律令国家过渡至王朝国家,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群雄逐鹿、天下一统。尔后,时代遭遇巨大变革,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在声势浩大的民众运动中,明治维新到来,近代国家建立。 10位日本一级学者撰述,10位中文新锐学者译介 ,以关键问题为锚,以主题划分卷册,注重历史严肃性的同时不乏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腻体察个体的同时,又有对列岛各时期有着宏观把握,是一部扎实详实、融合多学科知识、观点新颖的史学经典。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 小男孩 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入了历史。*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关于爆炸当时的情况以及爆炸后续的影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著述。 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 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 三巨头 之间的外交博弈;从提出原子弹概念的科学家反对使用这一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接投弹;从轰炸机组 忍辱负重 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击者描述的那 地狱一瞥 每翻过一页
大家小书典范读本 原版由日本*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考研指定用书 此书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一直是众多院校日语考研的指定用书。绝版多年,网络上有大量复印版本高价出售。 绝版多年全新翻译 译林版获独家授权根据*版本翻译。译者赵仲明留学京都,任教于南大,教授日本文化史多年,译笔准确生动。 名家担纲装帧设计 多次获得 世界*美的书 的朱嬴椿、皇甫珊珊两位担纲设计,封面选用手感极佳的七彩绵纸,精装本采用易于翻阅的窄长开本。 了解日本文化,从这一本开始 l 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究竟从何而来? l 日本从唐代中国学了什么,又没学什么? l 为什么说不了解佛教,学习日本文化寸步难行? l 《源氏物语》是不是世界上*部长篇小说
为什么是日本?日本为什么是中国的另一个 自我 ? br 一条民族主义跟世界主义搏杀,*后融入世界主义的惊心动魄之路 br 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迄今为止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本书焦点不在于重述人们熟知的近代日本史重大事件,如明治维新、日俄战争、参加*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而是在于分析这些大事背后的精神机制,同时揭示这种精神机制与东亚史、世界史的关联。
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 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鲜见前例的绝密档案研究,再现日本官方对亚太地区的战局推测及战略考量。 ◆ 日本打着解放亚洲的旗号悍然发动侵略,并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憧憬建立一个称霸世界的欧亚帝国? ◆ 二战 期间,日本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怎样的观察和预测?它早已知晓*后统一中国的人将是*? ◆ 原子弹并非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早已密谋全身而退的日本,直接塑造了苏美冷战、朝鲜分裂、蒋介石败走的历史格局? 二战 后,日本主流学界对战败的叙述总跳不出 太平洋战争 的桎梏。这种历史观导致战后日本人对亚洲侵略行径的集体遗忘。亚洲要想走出战争的阴影,首先应充分发掘日本战时制定的 欧亚 太平洋 战略思考与规划。 作者找到了日本内阁、外务省和帝国大本营销毁的机密文件等一手资料,还原了战前日本与俄国的亲密关系、战时日本对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评
《躁动的日本》 鲜见前例的绝密档案研究 再现日本官方对亚太地区的 战局推测及战略考量 ◆ 日本打着解放亚洲的旗号悍然发动侵略,并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憧憬建立一个称霸世界的欧亚帝国? ◆ 二战 期间,日本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怎样的观察和预测?它早已知晓后统一中国的人将是毛泽东? ◆ 原子弹并非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早已密谋全身而退的日本,直接塑造了苏美冷战、朝鲜分裂、蒋介石败走的历史格局? 二战 后,日本主流学界对战败的叙述总跳不出 太平洋战争 的桎梏。这种历史观导致战后日本人对亚洲侵略行径的集体遗忘。亚洲要想走出战争的阴影,首先应充分发掘日本战时制定的 欧亚 太平洋 战略思考与规划。 作者找到了日本内阁、外务省和帝国大本营销毁的机密文件等一手资料,还原了战前日本与俄国的亲密关系、战时日本对中国
该书承袭了俄罗斯史学一贯的实证主义传统,立足于大量翔实的原始档案文献,从俄方视角阐释俄日战争的根源、战前准备、战争的进程及后果,同时立足于国际视角深刻剖析影响双方的外交和军事决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全书分为外交和战争两大部分。外交部分分析了俄日战争前俄罗斯帝国在欧亚两洲的情况;战争部分主要从俄国的角度分析这场战争的具体进程,认为俄军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指挥官的指挥和战略不当。
《战后日本经济史》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是什么力量推动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曾经喧嚣一时的 泡沫经济 到底是如何产生,又终究归于破灭?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日本的未来,路在何方?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辉煌盛世的狂热气氛中时,野口悠纪雄率先对 房地产泡沫 提出了公开警告。如今,当日本逐渐被世界经济的大潮抛在身后,而 安倍经济学 却收效甚微之际,野口悠纪雄又通过本书,将多年思索和追问的答案公之于众。 野口悠纪雄在书中追忆,其人生的*初影像始于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的恐怖经历,他这一代人亲历和参与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曾为高速发展的无限风光而豪情满怀,也曾因经济失速后的衰落萧条而五味杂陈。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时代的变幻而饱受命运的捉弄,或者被无情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 现代日本学的鼻祖 ,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菊与刀:日本文化模式》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徽 菊 和象征武士身份的 刀 作为一组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从他者的角度对日本文化中看似矛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说。它从日本人森严的等级制度讲起,分别从行为习惯、文化观念、道德世界、人情态度、自我训练和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中可以解读出日本民族历久形成的种种文化模式。这些充满矛盾的外部行为模式及内在文化价值体系,使我们逐渐窥见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下日本 耻感文化 的渊薮。
《日本社会史研究》约47万字,纳入《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作者为南开大学李卓教授。本书从社会史的视野考察日本,即探讨日本文化的风土 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人群状况,分析日本历史上社会结构的变化及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本书阐述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征,进而从中日比较研究的视野,分析近代以来中日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本书反映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传统文化根基有别于中国的宏观思考,对于当今理解日本的国民性以及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 冲击-回应 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近年来网野善彦的作品愈来愈受到中国学界和普通读者的关注,多部专著被相继引进出版。《日本社会的历史》是网野在学术成熟期撰写的一部日本社会通史,也是其代表作中广为人知的一部,成为很多人理解和探讨 网野史学 的起点。 他在书中关注日本列岛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叙述了从史前社会到近世和近代约1300年的历史,驳斥历来有关 日本国 和 日本人 的 常识 ,强调具体地描绘出 列岛社会史像 以代替一直以来的 日本史像 的重要性,始终将日本列岛社会的发展变化置于整个东亚历史的大视野下来观察。通过作者的叙述,日本不再是重洋隔绝的 孤岛 ,也不再是 天皇万世一系 的 神国 ,更不是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均质社会,它将以一种更接地气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
本书内容从德川幕府在伏见城受天皇委任统治到2000年日本的新年庆典,横跨四百年的历史。分为“传统时代的日本”“革命年代的日本”“新世纪的日本”“战争中的日本”“当代日本”五个部分。从政治局势的变革到商人阶层的崛起、从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到性别观念和家庭婚姻习俗的转变、从殖民与战争到被占领和民主化……全书以“大事件”与“小故事”相结合的叙事,以翔实的史料、数据和图表为基础,用客观中立的治史态度,全景式白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以多维度、群像式的历史叙述,展现了日本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挫折与奋进、失败与崛起。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四):平安时代》池田晃渊教授的代表作品。池田晃渊教授详查正史,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将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串联成线,深度解析建造平安京、征服虾夷、药子之乱、应天门之变、将门纯友之乱、保元平治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现桓武天皇、菅原道真、藤原道长、后白河院、平清盛等身处权力漩涡中的人物。
本书是“岩波日本史”系列之一。作者聚焦十九世纪后半叶,探究在整个世界史潮流中日本的开国如何定位;支撑了两个半世纪的幕府在何种历史背景和政治理论下不得不垮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幕府倒台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以及幕末维新中一般民众的生活百态。以及,放眼世界,讨论并思考维新 们归国后,如何应对日渐高涨的自由 ,这种 的 终诉求是什么,这个被称为明治维新一个终结点的明治宪法体制到底有什么意义,等等。本书为“日本的历史”系列丛书之第七卷。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六):南北朝时代》讲述了从花园天皇让位至后光严天皇即位南朝与北朝对峙复杂的历史过程。日本为何会出现两支皇统轮流执政的局面?两支皇统又怎样演变成四支皇统并最终造成南朝与北朝各自为政的事实的?权倾天下的北条家族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北条家族的灭亡与南北朝分立存在怎样的关系?倒幕大将足利尊氏为何与南朝天皇反目?南北朝分立为何会使日本六十六国陷入战火?南北两朝为何必然走向统一?本书将一一解答。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卷五):镰仓时代》讲述了镰仓幕府由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源赖朝是如何在镰仓开创幕府、建立武士政权的?为什么镰仓幕府是武家政治和公家政治对立的必然结果?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实权归幕府、天皇成虚君的奇特历史现象?镰仓时代是如何从将军独裁政权转变为合议制政权的?御家人制度为什么会瓦解?本书将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