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文章惊海内 ,他是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样样精通的旷世才子; 破碎河山谁收拾 ,他是积极投身教育,以艺术唤醒民众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一轮圆月耀天心 ,他是遗世独立、孤独苦修、华枝春满的律宗高僧。 本书精选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有关人生经历的自述文章,有关书法、绘画、篆刻、音乐、诗词、歌词等艺术方面的鉴赏文章,以及有关佛学修养的讲谈文章,使广大读者能够透过他的感悟体味人生。
本专著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经典方法论著作,依据1970年台湾正中书局印行的《姚从吾先生全集 历史方法论》新校。主要内容有6部分:一、导论;二、近代欧洲历史方法论的起源;三、略论直接史料中的几类最佳史料;四、说史料的解释;五、转手记载不如原著的举例;六、略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作者吸收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史学方法论,探究中国史学尤其是代辽宋金元史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促成了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姚从吾历史方法论,对今日历史研究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价值。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 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 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无论是在史学史,还是在文学史上,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民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视之为 之书。 然而,读完300余万字的鸿篇巨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资冶通鉴》一书的精华,我们精选了其中 代表性且 精
【推荐语】 开华夏文明时代,兴礼乐征伐制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精神,千古流传。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赞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 汉代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于太平盛世之业绩,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唐代韩愈为辟佛老之说,大力宣扬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统序。自此以后,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在教育上则有“周孔之教”的概念。 言孔子必及周公,这是古代尊崇周公的情况。这种尊崇除了
孔子思慕周公,晚年有“久矣!不复梦见周公”之叹,孟子云“周公、仲尼之道”,后世每以周、孔并称。殷末周初,实为产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渊源之涵养期,而周公,又系其时代之优选代表人物。苟能于周公其人博考详
《民俗艺术考古论集/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是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由“牵牛与织女”、“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重庆附近发现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整理重庆江北汉墓遗物纪略”、“饕餮终葵神荼郁垒石敢当小考”、“北温泉缙云山之石刻”、“重庆附近之汉代三种墓葬”、“西藏拉萨之唐蕃会盟碑”8篇文章构成,研究对象多涉及神话、传说、歌谣、建筑、砖雕、碑刻和墓葬等。
本书内容包括:颍考叔、齐桓公与管仲、晋献公与晋文公、秦晋争霸、邲之战、华元与向戌、鞌之战、鄢陵之战、郑国的内政外交、伍员与申包胥。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由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54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本书由现代文史大家、书画家瞿蜕园选编、译注。瞿先生选篇注重事件的连贯性,读起来首尾相连,文意贯通,眉目清楚,克服了原著编年体述事零碎的缺陷,使读者能了解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也可窥见《左传》全貌。本书的作者亦为史学大家,翻译和注释都只取达意为止,不采取过于严格的考证方式,以免增加读者不必要的负担。
《半蠹集》收集了作者十几年来的部分学术收获,主要的涵盖面就是学科史、左翼文学研究和七月诗派研究这三个传敏用力最多的领域。这不仅是作者对既往的检阅,也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从事学术研究的参考系数。
★ 日本史入门书籍★ 恢弘的战争场面,让你自拔不能★ 比大河剧还精彩,日本知名英雄悉数登场★ 解密日本国民性的成因,揭露中日朝的恩怨情仇“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它对日本人的风土民俗、国民特性,以至后世的明治维新、侵华战争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是武田信玄将中国“战国时代”中的“战国”二字借用过去,说出“天下战国之上”之后,当时的日本人才有了我们生活在“战国”的自知和觉悟。群雄割据,战事连绵,天皇流离失所,武士、商人、乡绅甚至马夫都有了随时成为“天下人”的可能。这里是强者的天堂,也是弱者的地狱,这是一段没有专门正史记载,却无疑是日本*有趣的时代。本书以德川家康为主线,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写到1615年的丰臣氏灭亡,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进一步了
本书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崇祯很想有作为,但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在走;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饥荒迫使民众“相聚为盗”,饥荒和盗贼由政治促成;地方官昏庸,逼迫善良成
本书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崇祯很想有作为,但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在走;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饥荒迫使民众“相聚为盗”,饥荒和盗贼由政治促成;地方官昏庸,逼迫善良成
本书本书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鉴:崇祯很想有作为,但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在走;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饥荒迫使民众“相聚为盗”,饥荒和盗贼由政治促成;地方官昏庸,逼迫善良成
本书在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人物康德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的梳理中,呈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历史存在论的新视域,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源是在感性劳动中理解历史,劳动的实践化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