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科技世界,当我们为科技的便利和不便夸奖或者抱怨的时候,当我们谈论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们由猿人进化到智人,学会使用工具,利用工具开拓视野,改造生活,认识世界。然而,技术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吗? 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它是我们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映射,是我们存在于世间的注脚,并且烛照了人类文明演化的历史。这本书不是列举某些具体科技的作用,而是试图通过鲜明的案例研究,来展示技术之于人类的意义,或者说其对我们身体和认知的影响。本书融合了认知科学、认知考古学、美学、技术哲学、生物学等学科,多角度分析科技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塑造和影响,试图理清科技与人类关系的发展历程、重大脉络,漂亮地回答了 我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构建的 。科
《中国货币史》,于1943年开始撰写,初稿十几万字,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修改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全书已近77万字。是一部真正钱币学巨著。更是中国国货币史与钱币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本书从上古时代使用的贝币写起,以近代银元、纸币为结点,清晰、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自有交换、买卖以来,钱币变更的历史,其中也大量提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作者学识渊博,引用广泛,对古今中外的相关书籍进行了详细的借鉴与研究,还配备了相关的钱币实物图像,更简单直观的展示出中国钱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历史大辞典(三册) 《中国历史大辞典》于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本典共收词目67154条,900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原出的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其后又出版有汇编本、音序本等不同版本。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
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的责任。小书虽小,但有概论总览之指导意义。 许老学贯东西文史,读者们在许老的帮助下,能更好地了解长江文明,以及其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亦能指导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努力。书中还配有注释、史料图片、高清文物照片,辅助读者阅读理解。
赛雷全彩漫画汽车史系列全新作品! 爆笑趣味涨知识!电影式全场景,全彩漫画还原百年保时捷历史! 作为以“汽车”起家的“赛雷”,在时隔两年之后全新全彩漫画汽车史系列作品。用趣味漫画形式全面生动展现了保时捷百年发展历史,这可能也是普通人离保时捷最近的一本书。让读者在爆笑中涨点知识!
本书首先厘清中国地学会学理与体制的中、西、东学渊源,以及在古今华洋映照下的变形与变态,理解其具有远较东西及后世专门学会更为复杂的面相;其次,顺时序重现中国地学会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活动脉络,探究其组织、事业、人事和影响,根据内部的自我变更与外部因素的互动,揭示其与学界、政界及社会的联系;后,在分析章程条文的基础上,解析中国地学会主导者的言行及学会内外的争论,了解其背后的人事与利益纠葛,探究其本意。
《中国人口发展史》是*名学者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述:“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本书通过爬梳史料,详细论述了中国两千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
进入20世纪以来,流行风潮跌宕起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20世纪初,西方的女装抛弃了传统的紧身胸衣,吸收了东方文化;一战后,西方女性追求独立,平胸、低腰身、裸露小腿的短裙成了新的时尚。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30年代的女装一度回归修长的淑女风貌;二战又迫使女装向机能性的男装靠拢。 50年代,半个世纪前强调女人味儿的优雅风貌重新流行;60年代,超短裙、包臀牛仔装、T恤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时尚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70 年代的民族风、80年代的复古潮、90年代的全球化、21世纪的互联网,这些因素促使流行周期缩短,流行普及加速,流行源头更加多元化,时尚产业、时尚品牌的文化属性更加引人关注 《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本书是由中国古代政府直接组织劳动者集体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形式,有很强的组织性、计划性,其产生的直接动因虽是军事需要,但从根本上讲屯田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初产生于西汉封建政权的边境地区,对开发边疆、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此后为历代封建政权所仿效和发展。唐代以后,屯田逐步盛行于内地,屯田的军事目的也渐渐减弱,经济因素不断增强。到明代,屯田进入鼎盛时期,屯田遍及明政府辖区各地,成为明代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也成为明政府维护其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到清代,随着封建社会日渐没落,屯田这一农业生产形式也走到了尽头。
西夏因元代未修西夏史,有关自然灾害的记载缺乏。本书利用历史文献和近代出土的西夏文文献和文物,就西夏灾害史做了系统的探讨。全书分四章,一是西夏历史沿革与自然人文状况;二是西夏的灾情和特点,包括灾情综述、主要灾害及其时空分布和灾害特点;三是灾害的危害与影响,包括生命财产损失,对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波及一些城市消亡;四是救灾防灾措施与应灾的经验教训。在结语中提出综合国力是防灾减灾的基础,西夏综合国力偏弱,遇自然灾害力不从心,因此维护全国的统一对防灾减灾非常必要,并应加强实质性防灾抗灾措施力度。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书中收入130多幅图版,以便于读者图文对照阅读。
树皮船与兽皮船的历史不仅是船只历史,也是几千年来建造和使用这些船只掌控水道的人类历史,这是人类在河流渡口迁徙、捕鱼、贸易和捕猎驯鹿的历史,也是在海湾和海洋捕猎海豹、海象和鲸鱼的历史。如果没有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发明和改进,猎人和渔民及其族群根本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 《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论述了从北欧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40多个土著文化和民族的树皮船和兽皮船,资料翔实且论证严密,详述了欧亚大陆北部广阔区域的各类小船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文化模式。
自北魏建国以来,至南朝陈朝灭亡,战争是南北朝200年间的主基调,在这段时期内,混乱与融合并存,竟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本书涵盖南北朝大部分经*战例,不单纯描绘战争场面,还以纯熟的笔法对战法进行分析与解读,对历史人物也有理性点评,详尽讲述这一大分裂、大动乱时期的悲欢与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