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为记录好乐山历史,讲述好乐山故事,传承好优秀文化,2021年10月,经乐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专家编纂《乐山简史》一书。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简史》编纂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支持、指明方向。全书编纂历时一年多,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审读审改、编辑部成员集中审读修改,几易其稿,于2022年12月付梓,该书是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乐山简史》采取史、志结合编纂体例,以今乐山市区划地域为基本视野,溯本求源、穷搜博采、去繁从简,史料翔实、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全书上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记述,下限原则上截至2020年底。全书以时为序,以史为据,以建制沿革
1938年,广州、武汉沦陷前夕,随着中日战争局势的变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各类机构、机关战略大转移。在这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下、西迁大转移中,桂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短期内相继会聚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和文化人。一时间“文人荟萃,文化繁荣”的桂林成为当时国统区著名的进步文化中心,被誉为战时“文化城”,城市人口也从抗战之前的六七万人猛然增至50多万人。桂林成为抗日的大后方。从1938年10月至1944年9月的6年多时间里,在桂林“八办”的领导和引导下,在桂的进步文化团体和文艺团体达到了100余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当时许多文化名人聚集桂林,已远胜于武汉国民政府第三厅的“名流内阁”。先后到桂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界人士,比较知名的就有1000多人,
从18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认真地观察中国。他们画了大量的图像、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将其带回了西方,让西方人看见中国是什么样子。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亚历山大,在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风土人情的画作,随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这是西方画家**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后一个时期。书稿收集了亚历山大*有两本著作《中国的服装》《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两本著作合并出版,这在外均为**。
全书阐述了丝绸之路的定义、南北方陆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一次东西方文化大交流、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次东西文化大交流、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第三次东西方文化大交流等,详细记述丝绸之路各个时代的历史,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发展世界经济文化,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意义重大,不同凡响。
琉球群岛与中国福建省隔海相望,地处台湾地区地区省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琉球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进程,随着相关文献史料的整理和解读,以及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琉球自身历史及其与中国尤其是福建的深厚渊源逐渐明晰。此书从历史层面解读琉球与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之间的关系。包括十三章,如“中国史籍中的琉球与琉球的福州瓷”“中琉封贡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明清册封琉球”等,是一本研究琉球地区历史资料的重要著作。
林京的《北京城百年影像记》,是他系列老照片图文书之一,述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北京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的建筑风貌、亘古地胜,九坛八庙、市井民俗,帝都城垣,内外双环,敕建庙宇、御苑夏宫,在内容上四本书各有侧重,互为补璧。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岳麓书院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办学至今的历史,及其学术源流、人物风貌、书院建筑等,以向读者展示这个独具魅力的精神家园与文化圣殿。书中的附录简要介绍了岳麓书院的文物古迹。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陕西历史大事鉴览》收录的陕西历史大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其中,特别突显了文化及制度方面的内容,其所占比例近乎全书的三分之一。对于同民生有关的问题则给予了很多关注,如交通、水利等。通过这样的选择安排,力求改变以往那种“历史大事”非政治、军事莫属的传统观念,而使其视野大为拓展,以真实地反映社会复杂多样的原本面貌,同时也使之契合当今的社会需求。
山东商报社将近些年来发表于该报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为系列丛书,辑名为《山东历史未解之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社会吸引力和文化深度的策划,相信能够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山东是著名的齐鲁旧邦,是中国文化巨人孔子的故乡,是产生孟子、孙子、墨子、苟子、管仲、诸葛亮、贾思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一大批照耀中国历史的文化名人的地方,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其丰富漫长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山东历史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向来都是受到人们关注和值得深入探究的,越是深入探究,就越会发现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是一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所特有的无穷魅力。由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离现实已渐行渐远,时移世易,当今的人们对历史现象的了解既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