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话》叙述了台湾地区自考古发现人类生活遗迹始,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止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了自三国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台湾的开发,台湾的政治建制、经济发展与贸易,大陆对台湾的移民拓垦,郑氏家族与刘铭传等对于台湾的经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日本的占领和殖民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台湾人民的压迫与掠夺,台湾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斗争,日本投降后台湾的光复,国民政府对台政策的得失,迁台人员与台湾土著的矛盾,等等。读后可以对台湾从史前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开发、发展过程,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关系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当今两岸交流频繁的情况下,对于普通读者及有关人员了解台湾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台湾史话》由程朝云编写。
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丰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与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官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
《青海事宜节略(外二种)》收录了:一、《青海事宜节略》;二、《青海衙门纪略》;三、《湟中杂记》。《青海事宜节略》记述了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立青海办事大臣署到文孚任青海办事大臣期间,共85年,青海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就事情的起因、变化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解决和善后措施,逐件加以概括整理,实际上是一部清雍正、乾隆、嘉庆时期的青海民族史纲。《青海衙门纪略》记述了自青海衙门设置到乾隆四十一年的有关事务。《湟中杂记》用志的体裁记述了青海建置、山川、职官、兵防、寺院、民族、贡赋等方面的资料。对研究青海地方史志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书讲述了:重庆,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华蓥山南麓,地当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是长江上游的水运枢纽。它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不仅控川西、川东、川北、川南的冲途,而且扼云、贵、康、藏的门户,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南的军事重镇。 近百年来重庆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清朝末年的被迫开放、“华西的上海”经济地位的形成、反洋教怒潮的风起云涌、刘湘统治下重庆经济的畸形发展、抗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山城的终解放……这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使得重庆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城市。
《老叶看广州·新城旧影:老广州影像馆》为老广州人亦是《羊城晚报》金牌通讯员叶世光历经三年时间整理数万张图片和文稿的终成果。所收集图片自清代、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记录了广州城市的变迁、社会百态、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留下了广州历史变迁的足迹与见证。 内容包括广州旧时全景、广州老店铺、细数广州门楼街道、探寻广州旧景前身、老广州影戏院、珠江上的船埠码头、广州老车站、广州人家故事、广州老风俗等,尽显老广州的社会文化风貌。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 文景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 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本书为 古都西安 大型丛书之一,论述了西安与海东的有关知识,立体全景地展现西安历史,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
本书全面梳理了宁波江厦街的历史变迁,为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之一。 江厦街 是宁波旧时城市经济的缩影,自古既是宁波对外贸易的重要码头,也是商贸要地,是宁波商贸文化的标志性地理节点,古往今来商潮涌动。本书即以现在的江厦街区域为中心,以 观潮 之线索,带领读者感受江厦数百年商业繁华,以地理(街道、区域)的历史变迁,反映宁波商贸文化的发展历史。本书分为五章,分别介绍江厦街的兴起与水路运输及贸易的关系、街道的历史变迁、江厦街上特色商铺、江厦街与市民生活以及与江厦街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宁波文化丛书 (第二辑)是一套以普及、传承宁波优秀地方文化为目的的图书,通过对宁波文化中地域特色文化内容的系统整理,展示宁波文化的特色和价值。本册围绕城隍庙区域特色文化展开。宁波府城隍庙,又称郡庙,在宁波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郡庙是宁波古城文商并荣的象征。本书从挥之不去的郡庙记忆、永不褪却的城隍信仰、精美绝伦的郡庙风物、浓郁绵长的郡庙画卷四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宁波的祭祀文化、民间信仰、饮食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等地域文化内容,是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千余年来,郡庙几经废替,历劫不亡,以其丰富多彩的市井民俗风情,为宁波古城留下了一页不朽的篇章和记忆。
掌故浓缩了城市难忘的记忆,也映射出城市多姿多彩的历史影像。作为黄、渤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大连,既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又是有着特殊历史和个性的城市。它建市以来的110余年间,经历了世界近代*波澜壮阔的时期,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与大连有关。阅读《大连掌故》,浏览这座城市的故事,你会了解它时尚靓丽的面孔后面,那些曾经的沧桑和苦难;你会知道一座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城市,它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大连掌故》作者韩悦行是甘井子区营城子镇人。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对地方史志有兴趣,并收集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他退休后,即从花甲之年到古稀之年的十余年间,才集中精力从事地方史志的收集研究工作。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政权、文化、经济、军事和党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实践的成果和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5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收文 11 篇,分别论述了哈刺章与察罕章、元云南省之地理、昆明县与善阐城、蒙族回族之移颠、元代滇政之统系、元史滇官之列传、兀良合台传译名、元代滇之寸白军、段氏之十一总管、元代滇宗教之盛、元代滇事蠡测谈等问题。书中有世祖平云南碑、元刻梵文石塔等 14 幅插图资料。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政权、文化、经济、军事和党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实践的成果和价值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鄞江古镇在整个鄞江流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素有四明首镇之称。本书从鄞江古镇的建制阉割、山水文化、水利文化、庙会文化、桥梁文化、采石文化、古建文化、神龙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村落文化、革命文化与风物特产等十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了各文化层面的发展脉络、代表事物及相关历史事件。纵向叙述上,以史料史实为基础,呈现鄞江古镇的深厚历史文化;横向描写上,以实景实物为主体,表现鄞江古镇的新发展新局面。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有可读性。
东莞,可能是承受多偏见的中国城市。各种段子在坊间流传:香港人画只龟,龟壳上写着“独自去偷欢,漏夜上东莞”;内地边陲小镇,高挂着横幅,声称“正宗按摩,来自东莞”;坑蒙拐骗,外省人“哇,又是东莞”。这些暧昧、故弄玄虚、挤眉弄眼的说法,让东莞人哭笑不得。无论东莞再怎么努力,都很难洗去这些偏见。东莞活在世人的传闻中,东莞这个城市几乎承受了全中国多的偏见。 东莞究竟什么样? 本书将带领大众揭开层层面纱,深入认识不一样的东莞——偏见深的城市。 以口述激活民间记忆,用客观保持*民间立场。 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历时数月,在对东莞各行业、各年龄层人士进行深入访谈后,整理而成了这本有关东莞历史与现状的口述实录。书中涵盖了莞城城区建设及变迁的集体记忆,介绍了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传统,还囊括了莞城人独特而富
本书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全面又概括地介绍了北京的历史。作者首先从旧石器时代的 北京人 说起,指出北京历史的悠久,继而按照历史顺序介绍了作为燕都蓟城、秦汉至隋唐的北方重镇、辽代陪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民国北平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的历史。本书不仅介绍了历史的发展脉络,还介绍了北京重要的历史古迹,优美的园林,著名的历史人物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本书的创作为宁波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二,选择三江口之滨的外滩作为主要讨论和论述的对象。在论述的基础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既生动形象,又不失文雅。书中从史实处着眼,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宁波外滩展开系列介绍,先从新江桥入手,对外滩曾存在或现有仍然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观者的视角,分别从二十四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按照由近到远,从外到内介绍。内容夯实而新鲜,在史实的基础上,并结合他人观念,对这些历史年代感的事物做出客观的评析,对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外滩,有很高的价值。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文献资料充实丰富,一点一滴地将历史还原,在对事物的论述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穿插大量有代表性的、存世很少的、珍贵的老照片,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的原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宁波老外滩。
在《老河南的趣闻传说》中,编者从历史、地名、地理、山水园林、文物古迹、宗教、陵墓、民居、饮食、购物、娱乐、交通、乡俗、名人等多角度对老河南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彩解读,力求将老河南的故事精彩而有趣味地呈现在您的面前,为您介绍一个充满传奇的文化圣地。 《老河南的趣闻传说》内容浅显易懂,向您介绍的各种掌故传说有着特殊的魅力。趣闻圣经编辑部尽量选取那些*代表性、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老河南的趣闻逸事,选取那些能体现老河南特色,典故丰富、可读性强的知识点,逐一呈现给渴求精神财富的读者。这些内容不但是您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更是了解河南、了解河南人的绝佳窗口。另外,《老河南的趣闻传说》中还精心挑选了数百张精美图片,尤其是大量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让您在趣味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老河南的底蕴。
灵桥作为宁波的地标性建筑,历经浮桥时代和钢桥时代,在外形和和设计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承载着宁波人民的乡情。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相关史料,全面介绍了灵桥自公元283年始建至2013年大修共1190年的历史,把灵桥的建设始末和宁波的地理、社会、经济、变化、民俗等综合起来考察,如发展经略、筹备过程、公益善举、技术支撑等,巧妙地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灵桥的建构和宁波人民为灵桥建设做出的努力。有较强的可读性的文学价值,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宁波提供了参考。
1921年,贺龙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到川东南担负长江上游的防务。由于贺龙部队纪律严明,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贺龙在铜仁接触到中国共产党人后,思想发生了飞跃,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坚决执行共产党的决定。南昌起义失败,贺龙向周恩来提出创建湘鄂西革命武装的主张。由于 左 倾路线的影响,部队受到巨大损失。1933年12月,在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上,贺龙提出向酉、秀、黔、彭发展的策略。贺龙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如打水井,倒马坎战斗,南腰界会师,挥泪辞百姓等等。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创建并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健全发展。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遵照中央指示,率部长征。抗日战时期,贺龙率领部狠狠痛击日寇,打了许多胜仗。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率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