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敦煌石窟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它的营建历史和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形态。 本书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上,从敦煌的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影响等角度安排写作内容。经过我们认真调查与讨论,列出12个部分。
《干兰 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干兰 式建筑从古代起便盛行于我国西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的主要建筑形制之一。全书分五章,分别论述了干兰的名称考释、干兰的类别及其特征、干兰式建筑的作用、栅居的分布及传播、栅居的变迁及残存等问题,详尽梳理了 东南亚洲栅居文化 的源流与传布。
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