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 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 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 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第三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
《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 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 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 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求学与投身中国革命,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相当的解,从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情有友好感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收录的李大钊论著最为完备。与此前刊行的所有版本相比,在收录论著方面,这部全集所汇集的李大钊的著作最为详备,考订最为精审。二是编校精良。校勘方面,全集遵循的原则是以最初刊行的文稿为准,参校以其它较好的或通行的版本。凡编者认定错误的地方,均作了修改。三是注释全面。全集对李大钊论著中难懂、难理解的名词、术语、观念均作了详细的注解,全书注释几千条,共40万字。本版又收入了几篇新发现的文稿,并对前一版本作了必要的修订。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于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十七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本书所包含的关于人生奋斗的真知灼见非常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本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无论是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富兰克林自传》一书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前发编著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江泽民战略决策研究》记述了江泽民同志先后18次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报告和批示中论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情况,包括水利、资源、耕地、基因、国防、重大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领导干部要关注党和国家大局以及“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9个方面。这些方面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都是十分紧要的问题。本书从以上9个方面评述了江泽民同志的远虑观和战略决策思想,揭示了江泽民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怀,全景式地展示了他的远见卓识。江泽民同志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本书主题鲜明,结构合理。在每一专题里面,对所介绍的内容,都进行具体阐述和扼要评论,
曹操,中国历史上让人又爱又恨、极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之一。后世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敢做敢当、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加之他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体恤众生;而恨他的人,则恨他自卑多疑、权诈机变、虐残暴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然而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曹操,都难掩其奋斗一生的事实。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部中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成就了不朽的功勋。本书完整地展现了曹操波澜壮阔的一生,着重讲解了曹操非常人行非常事之非常手段的政治谋略和处世哲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钢人”斯大林站在金字塔之巅数十年。他的内心始终孤独,他的一生都力图把自己的某一弱点变成力量的标志,他的错误众所周知,他的功绩无可争辩!他是如何从一个穷鞋匠的儿子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苏联的主宰?他如何创造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大林时代”,在举手投足间令世界为之震撼?他和列宁的关系真正如何?列宁的政治遗嘱对斯大林说了些什么?斯大林是如何在同别人平起平坐中崭露头角登上权力高位的…… 斯大林是一位对世界和苏联的历史都发挥过极其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从一个欧洲的落后国家变成了世界强国。斯大林在世时,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威望。斯大林不仅对前苏联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苏联在他的领导下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而且,斯大林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毛泽东传(1893-1949)》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出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经历。从一个师范
《托马斯·杰斐逊传》由赵正节编著,杰斐逊1743年出生在弗吉尼亚。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谙熟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还热爱文学,对哲学也有较深造诣。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师,当律师时颇有成就,大家认为他有雄才大略,他是一个“沉默的人”,用笔多于用嘴。1776年杰斐逊33岁,参与《独立宣言》的起草,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不久前又死了一个孩子。妻子正在生病。他在接受访谈时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割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他的这一番话。是《独立宣言》全文的精髓之处。杰斐逊和他的同伴们7月4日发表的《独立宣言》,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这个日子后来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即国庆日。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回忆周总理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作者吴庆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一直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亲眼目睹了周恩来在那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是怎样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斗争的。书中所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见亲闻,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和内情,并纠正了不少流传较广的不切实际的说法,确实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珍贵读物。从书中,读者会更真切地了解到周恩来坚定的原则性和过人的智慧、巧妙的斗争艺术以及丰富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艾森豪威尔传》由刘珍丽编*,讲述了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的美国总统,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终失效。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他显然就是一个综合了政治、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演讲家、律师,他臂力过人谦虚谨慎,幽默风趣,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了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期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在逆境中,林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副食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演讲家、律师,他臂力过人谦虚谨慎,幽默风趣,有“卓越的演讲家”之誉。他领导了对南方奴隶制度的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维护了联邦统一,为美国在19世纪期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在逆境中,林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副食美利坚民族向着恢复国家统一和解放黑奴的伟大目标稳步前进。在胜利之时,他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宽厚仁慈的平民本色,以维护联邦大业和民族国家的长远利益为已任。终他功成身亡,成为正义事业的伟大殉道者。
*接着谈到,人民日报任务很繁重,很需要增加领导力量,经再三研究才考试你去。这时我就申述我的情况,说我虽然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和研究了两年,又在抗大和陕北公学讲过马列主义课,但10多年来一直搞新闻工作,没有搞理论,学术问题、文艺问题懂得更少,不适宜到人民日报去。*听了之后,又大讲了一段关于党内许多负责党员怕教授的话,指出这很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