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
《张思德》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传记》丛书之一,丛书就像一部星光璀璨的英雄谱,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们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头颅可断腹可剖”的铁血将军杨靖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化斗士鲁迅……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群星闪烁,光耀中华。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夜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以仓卒而特别的方式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竟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阎锡山退居台湾后,隐于菁山,专事著述。1958年,蒋介石治下之“国防部”命当时在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撰写回忆录。阎一向主张“向前看,不叙陈迹”,但受命之下,乃述其少小时代的天下大势及思考、留学日本、辛亥举义等历史,至袁世凯称帝并退位止,分为四节,由其秘书整理成书。 1997年,台湾“阎伯川先生纪念会”出版《阎伯川先生感想录》,此回忆录节抄一小部分附于书后。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故特别在大陆整理出版此回忆录之单行本。此系阎锡山所亲述其思想与经历的第一手史
本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下,以陈明仁的黄埔生涯为起点,讲述陈明仁其人其事,其功其过,讲述他东征北伐英勇善战的一面,讲述他积极抗日、消极内战的一面。
说辛亥革命不能不说孙中山,说孙中山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民国建立不能不说袁世凯,说袁世凯也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国民党历史不能不说蒋介石,说蒋介石又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辛亥英雄不能不说秋瑾、徐锡麟,说秋瑾、徐锡麟还是不能不说陈其美。 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左右手,是袁世凯的死对头,是蒋介石的引路人,秋瑾、徐锡麟的老战友。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当铺学徒出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日本,入警监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上海,联络党人,并加入青帮成为大头目。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
本书系《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之一。讲述的是全国有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董存瑞是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全书从董存瑞出生写起,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他人生中各个重要时期所经历的事件,特别是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诠释了董存瑞如何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的过程。他是中华儿女的很好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通过读英雄的传奇故事,引导和启发读者从董存瑞的故事中汲取营养,自强、励志、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存瑞中学着力打造英雄红色文化,汇编了《董存瑞传》、存瑞组歌《人民英雄董存瑞》、电视文学剧本《董存瑞》、讲好董存瑞故事《董存瑞的二十个故事》来学习赞美英雄董存瑞,激励着一个个学子学习英雄董存瑞,努力传承英雄精神,做好英雄传人。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授衔的苏联元帅中,朱可夫是年纪轻、声誉的一位。他作为统帅斯大林的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苏德战场的几乎所有决定性战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国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很深烙印。5岁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学。他的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艰辛的学徒期间,他从未放松过自学,后来他曾通过了市立中学的考试。当
曾氏侄儿亲笔撰述,近距离了解曾国藩的最佳读本。《曾国藩传/大师人物馆》由蒋星德著,作者用现代的目光和系统的方法,为读者展现了曾国藩不凡的一生,揭示了他能从进士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的人生之路。本书内容翔实,面面俱到,是广大读者了解曾国藩、学习曾国藩的一本最佳读物。
建军七十五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陈毅卷《旌旗十万》、罗荣桓卷《庄严典型》、徐向前卷《高山魂》、聂荣臻卷《大漠长空》、叶剑英卷《每临大事》。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丛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书为其中的彭德怀卷。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了彭德怀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他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彭德怀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本书熟练运用了叙
小叶丹(果基约达,1894-1942),男,彝族,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小叶丹因熟悉本民族典故和习俗,成为本家支和当地有声望、有影响的彝族首领。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彝族部族武装的阻挡。由于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绝不向受苦受难的彝族同胞开枪,彝族首领小叶丹深受感动。他在亲自见到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后,对红军更是深怀敬意,提出要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刘伯承欣然应允。5月22日,在山清水秀的彝海边,刘伯承与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红军授予他“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他派向导为红军带路。红军在他派出的向导带领下,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直达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