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夫人C.A.托尔斯泰娅1862-1910年间的日记。托尔斯泰夫人不仅智慧过人、个性独特、精力旺盛、勤奋,而有修养,并具有天生的文学资质、非凡的感悟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决定了本书在对复杂忧郁矛盾与感情折磨着的女人心灵的展示方面格外贴切、真诚。这部日记中文版80年代初曾产生很大反响,此次出版为译者重新修订的精选本。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作家,人道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人民,几十年来,一个想法一直折磨着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围是一片赤贫的情况下,过可耻的生活了。”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以前并不为我们所知的托尔斯泰,一个个慢慢从家族中脱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人道世界的一个列
马丁·路德是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和社会活动对欧洲社会的进步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马丁·路德诞辰五百三十(一四八三一-二○一三)周年之际,我们出版这本风行欧美、脍炙人口的传记,旨在使人们对这位历史伟人以及基督教新教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自一九七八年初版以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发行逾百万册之多。其所以受欢迎,除了文章的可读性很高以外,主要还是因为马丁·路德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一位先知式的宗教伟人,尤其在基督徒眼中,他是复兴福音信仰,重建基督教会的现代使徒。 马丁·路德是近代被谈论最多,却是被了解最少的一位教会历史人物,他的著作以及后世的考据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即使学者专家也很少有能够细
李叔同,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人天师范”。 他是谁? 出家前,他是三少爷李文涛,风流才子李瘦桐,留日学生李哀,白马会参展画家李岸,俳优戏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断食后脱胎换骨的居士李婴……出家后,他是佛门弟子弘一释演音,战乱时立誓殉教的晚晴老人,过化民间、以佛偈与弘法济世的善梦上人。 一人,一名,一辈子,能做好便是不易,而李叔同用了六十三年时间,完成了常人的许多倍人生。 为什么? 因为他的人生是不断体验又不断重造的过程,他有一颗无处安放又渴望得到安宁的心。他设计,并亲身实践了如戏似梦,旁人无法超越的一生。 “我的性格很特别,我只希望我
约翰班扬(又译本仁约翰,16281688)是英国著名作家。16岁时参加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战后回到家乡。他经历了漫长的信仰挣扎,最后确知自己得救并受洗,同时加入不从国教者的浸信会。随后,他开始讲道和写作,1660年因“不从国教”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12年多的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包括《》。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两个妻子都在家庭中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和鼓励。 本书介绍了班扬的生平、他所代表的宗教运动及其历史背景,祈愿他的精神能给我们予激励,并带来深远的祝福。
《奇门精粹-奇门遁甲典籍大全》讲述了:奇门遁甲为三式之一,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古为兵家的必修之课。相传古代军事家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澡等皆善此术,但民间流传甚少。此术博大精深,不仅可应用于军事、政治方面,还可以用于经济管理、市场预测等方面。当前,外对此术的研究和应用颇为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奇门精粹》内容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遁甲演义》、《古今图书集成》所收的《奇门遁甲大全》和《日家奇门》以及难得一见的《奇门遁甲元灵经》等文献,几乎囊括了所有关于奇门遁甲的最重要的典籍,既司以满足研究者的使用,更值得爱好者收藏传世。
在商业中真的有用吗? 我需要什么样的故事?需要多少? 怎么找到故事? 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也有故事吗? 应该在何时、何地分享我的商业故事? 可以用亲身经历来传递商业信息吗? 为什么有效?“故事背后的大脑”告诉你,的神奇力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为了把这种强大的力量应用到商业世界中,加布里埃尔·多兰提出了四种商业故事类型,帮助你把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转化成有效的故事,并融入演讲、组织变革、销售、搭建愿景和价值观、打造个人品牌、培训及面试等商业场景中。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诸如澳大利亚邮政、保柏集团、新西兰电信等公司的真实案例。
《暗室之光》由蔡苏娟所著的三本书合编而成:《暗室之后》、《暗室之后续集》和《暗室珍藏》。 《暗室之光》一书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了蔡苏娟自己的成长和救赎历程。她出生在清末两江总督之家,16岁时成为基督徒。在朝代更迭、时局动荡之中,家产尽失,受尽打击。她是中国最早一批接受现代教育的女性,精通英文和钢琴,曾经周游中国大部分省份。41岁时她因病导致眼睛无法见光,受尽疾病折磨,但她的心中充满信仰,助人无数,成为一盏“点着的灯”,成为无数人生命的导师和良伴。这本口述自传在基督徒中影响极大,让一切身处困境中的人备受激励。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
《杨仁山传》记述了晚清著名佛学家杨仁山的一生。杨仁山生长在一个进士家庭,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岁月,战后跟随曾国藩参与南京城的修复建设,壮年随曾纪泽、刘芝田两度出使英法,回国后辞官不受而投身中国佛教复兴事业,一生融刻经、弘法、取经、教学、研究于一体,培养了谭嗣同、桂伯华、梅光羲、李证罡、欧阳渐等一大批门下弟子。该书揭示了杨仁山投身佛学的心路历程,阐述了杨仁山为佛教复兴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现了杨仁山从出生到去世75年中晚清风云变幻历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