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为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后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出版,是一部反映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重要著作。全书详细叙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义理之撰述、宗派之发展以及佛法之传布等,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发展,反
书名“不一不异”取自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中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句 的“八不中道”是佛教哲学的精华,阐释了 根本的甚深妙法。 此处俗用其二,缘起万物既不相同亦非不同,每篇小稿谈论的内容也都存在着“不一”“不异”的隐性观照,可供参寻玩味,权当是这本“佛系”学术随笔集的特点之一。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研习佛教的心得体会、与国外师长的往来对谈、对亲友故人的追忆缅怀以及走访日本等佛教 所见闻之信仰现象,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以佛教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对佛教本身的发展有何意义?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本书收集了2007年小说月报原创版的精华部分,收录了张翎、龙凤伟、阿来、谈歌、陈应松、钟晶晶等十六位当代走红的作家的作品,可读性强,雅俗共赏。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几乎所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作家的名篇佳作都是通过《小说月报》的及时选萃、推荐而走向全国,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文学的轰动效应。作为选刊,《小说月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即选得快、选得准、选得精和多样化。特别是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格调高昂,思想性和艺术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是“藏传 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举派形成于藏传 “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大师的继承, 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 后来香巴噶举衰微而消失了,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 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在这些支派中,香巴噶举的桑定寺的寺主是女性,这是西藏 的女活佛;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了萨迎派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藏传 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 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 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成为藏传 有别于汉传 和
书名“不一不异”取自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中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句 的“八不中道”是佛教哲学的精华,阐释了 根本的甚深妙法。 此处俗用其二,缘起万物既不相同亦非不同,每篇小稿谈论的内容也都存在着“不一”“不异”的隐性观照,可供参寻玩味,权当是这本“佛系”学术随笔集的特点之一。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来研习佛教的心得体会、与国外师长的往来对谈、对亲友故人的追忆缅怀以及走访日本等佛教 所见闻之信仰现象,试图探讨一个问题:以佛教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对佛教本身的发展有何意义?
奥斯曼是先知穆罕默德*早、也是*忠实的追随者和亲密战友之一。644年欧麦尔遇刺后,奥斯曼被6人组成的舒拉会议推举为第三任哈里发。在他执政期间,阿拉伯骑兵所向无敌,将伊朗高原等地划入伊斯兰版图。同时,由于其*伟大的功绩——汇集《古兰经》定本,拥有“双层光明者”称号的奥斯曼在民族史上占有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