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短短几年前,西方公共舆论大概还相信,社会正在进步:民主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取得重大进步,实现自由和解放,社会崇尚知识,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未来世界的准则。然而,最晚到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人们就不无痛苦地认识到,伴随这些进步的,还有幻想。 事实上,直到现在,社会的转型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有的“工业化的现代”已被一种“晚现代”所取代,此中充斥着新的力量极化和新的矛盾——进步和困窘相伴相随。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直切当前社会最核心的结构特征:新的社会阶层,后工业时代经济的特点,文化和身份的冲突,由自我实现之责任带来的疲惫,以及自由主义的危机。
本丛书为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能力培训教材,是浙江省“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重点实事项目《家庭教育指导专项能力开发》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册,分别是《家庭教育指导基础知识》和《家庭教育指导操作实务》,主要介绍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家庭教育指导操作实务》是对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指导方法的介绍。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授课能力、参与式培训能力、个案咨询能力、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家校合育与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对初级者的指导能力等7项初、高级能力,以及能力概述。每项能力将围绕概念、方法、类型、过程及考评等方面进行阐述。
内容简介 《回归故里(精)》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 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认识自己的心灵地图非常重要,以前,你或许根本没想到自己一直用主观的思考而忽略客观的存在。无论你追求感情的丰富还是事业的进步,你都有必要反观自己的心灵地图,探寻通向成功的路。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门著述,这是一本让你抛开人生诸多枷锁,塑造个性,造就成熟人格,以良好的心态笑对人生的书。
内容简介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区别。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最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过程,最后指出了当前该学科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尝试为之提供解决的方案。本书对于所有学习历史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以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的。
自199 出版以来,《性别麻烦》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 ,也是任何对性别、酷儿理论感兴趣的人的 备之作。它 经出版 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巴 勒因此书而 举成为当代思想界 闪耀的学术明星之 。 《性别麻烦》融合了哲学、人类学、文学理论、 分析等多学科话语,对波伏娃、福柯、拉 、弗洛伊德、克里斯 娃、露西 伊利格瑞等人的理论进行批判性地审视和分析,推翻了女性和男性的区别根植于身体本质的基本前提,为性别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 巴 勒在1999年发行的十周年纪念版序言中写道,《性别麻烦》的 重点不在于提出 种新的性别化的生活方式 ,而是 想为性别打开可能性的领域 。
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起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大批产业发展所需耍的高技能、高技术、应用型的一线人才。 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和提高竞争力,同时对国家直接作出贡献。能够做到这点,学院自然受国家和社会重视;家长也有信心,知道孩子没有就业问题,因为我们的毕业生是企业非常需要的。 我明确地告诉我的学生,你们高考或许没有考好,但是,就像人有左右手一样,左手看上去你是“差生”,右手看来你却是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落脚点还是人才。 培养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了解学生,其次要热爱你的学生。你不了解他,你怎么能热爱他?你不热爱他,你又怎么能激励他? 高职教育的优势在于设置专业很灵活,可以调整专业方向,也可以上新专业,更加强调“需求度”。这几年高职的就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一生关注教育问题。从最初在小学执教,到在纽约大学设立媒介环境学专业,培养出一批著名的传播学者,作为教育家的波兹曼不断思考着教育的本质与方法,在其媒介-技术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致力于培养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理论。这些思考的结晶就是《教育何用》。 在本书中,波兹曼针对美国教育系统的根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探讨,指出美国教育出现危机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沉迷于教育的技术方法,却忽视了教育的根本意义与目的。作者批判了几种流行的叙事,如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分离主义;同时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对民主、团结、多样性、批判性等人文主义价值的认同。
乐黛云著的《四院·沙滩·未名湖(修订本)/北大记忆》属于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策划的丛书。收入乐黛云教授三十余篇散文,涉及1948年起在北大生活、读书、求学、治学的经历,以及对众多师友的回忆。作者在北大的生活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北大四院与沙滩的激情革命,有未名湖畔五六十年代改变命运的“斗争”,有80年代从北大远游的求学与访问,作者的学术生命从这里开始,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到比较学的研究,从文化上的理论实践到参与中国文化书院的文化实践,我们看到一个富有学识、执情、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北大学者。作者在北大(包括门头沟劳动基地、北大鲤鱼洲分校)当过猪倌,伙夫、赶驴人、打砖手,很后又回到学术岗位。除了劳动、读书、求学、苦难,作者还写了北大的一批人物:马寅初、季羡林、废名、王瑶、杨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访谈(第二版)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作 者 (丹)斯文·布林克曼;斯泰纳尔·克韦尔著 出版时间 20200101 I S B N 9787543230705 定价 52 开 本 大32开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75 (千字) 页 数 176 读者范围 大众